入宋以后,南方文化迅速崛起,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距首次有了重大改观。宋代东南地区已成为新的文化重心,南方文化首次赶上并超过了北方。[21]需要指出的是,经济与文化一方面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要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唐宋茶叶消费的扩展一方面以南方文化的迅速发展为背景,同时与茶业经济的发展有本质联系,不能单纯归结于南方文化的崛起。但在饮茶风习传播阶段中,文化发展起的作用确实不可低估。南方多为茶区,南方士人通过科举制度进入中央政府,使饮茶习俗遂在上层社会中迅速蔓延。除了官僚士人的传播途径外,唐代宦官亦多来自茶区;"唐时诸道进阉儿,号私白,闽、岭最多。"[22]他们对于传播饮茶风俗必然有力。唐代佛教提倡饮茶,对民间茶叶消费的推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封演云:"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23]
对茶叶消费产生直接而又深远影响的是唐人陆羽所着的《茶经》一书。《茶经》初稿成于706年底或761年初,其后有两次较大的修订,一次在764年,一次在774年,现今见到的《茶经》是774年修订过的本子。[24]《茶经》分为上、中、下三卷,系统地介绍了关于茶叶的各种知识,内容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加工、煮饮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云:"言茶者莫精于羽,其文亦朴雅有古意。"[25]唐人皮日休指出《茶经》在指导人们正确饮用茶叶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自周已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季疵始为经三卷,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26]除了《茶经》外,唐代茶书尚有11种,但大多失传,仅张又新所着《煎茶水记》流传至今。[27]入宋以来,茶书数量又有较大增加,今存9种,而失传者计有8种。[28]唐宋茶书的重要内容便是讲述饮茶方法,它是当时人们关于饮茶经验的总结,可以促进茶叶消费的展开,故茶书是茶叶消费的一面镜子。
文化的传播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饮茶风习的传播与盛行也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仅唐代的茶叶消费即可分为三个时期:唐初至公元八世纪中叶为第一个时期。此时饮茶风俗仅限于江南几个地区,但茶商的足迹已踏入北方,饮茶之风有由南向北传播的端倪;从八世纪中叶至八世纪末为第二个时期,饮茶风习在北方广为传播,皇宫、贵族、达官、文人骚客、寺院僧侣中盛行饮茶,但在下层社会中传播速度较缓。公元780年后为第三个时期,南北方茶叶消费上的差异逐渐缩小,饮茶风习不论是在上流社会,还是在乡村僻野已弥漫开来。[29]倘若把唐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我们可以把宋代视为茶叶消费的第四个阶段,这时的茶叶消费向着成熟、稳定的方向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层次更趋多样,茶叶消费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也愈来愈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