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五常市的许多稻农却感受不到喜悦,因为他们辛辛苦苦种出的水稻,卖给当地的加工企业每斤不到两元。农民“汗珠子掉地摔八瓣”种出的优质水稻,缘何才得这点钱?
记者采访得知,每斤大米的加工成本约为0.2元,加工企业通过设置不合理订单控制稻农压制收购价,以致稻农和企业获利悬殊。据新华社
农民利益谁来管
多收了三五斗,但荷包里没有跟着鼓。虽然心里不爽,但也还可理解,毕竟市场供给影响市场价格,“心忧炭贱愿天寒”。但真正让稻农郁闷的,是看着市场上自己种出来的五常大米,由2元一斤神奇地变为199元每斤,却不能分享其中的红利。农民之所以如此无奈,当地政府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五常农民的丰产不丰收,并不是由垄断造成的。相反,当地的“市场”颇为发达,超过200多家的加工企业在此争夺稻源。本可待价而沽的稻农,之所以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企业签了订单不履约,还多家公司联起手来“憋稻”;二是一些订单以“霸王条款”坑农,甚至是以极不规范的订单让农民维权无门。郭文婧
五常大米遭遇品牌危机
报道称现在在原产地都很难买到真正的五常稻花香了,五常香米由香精熏制,米商坦言自己都不吃,假五常米出现潜规则。现在,面对标价近200元的五常米,惊惶的消费者首先敏感于这个价格和其质量,也是人之常情。弄清如此名贵的名牌大米是否真的物有所值,物超所值,实应作为回应和处理此次米价风波的最优选择。
“米贵伤农”怪圈如何打破?若真如报道所言,没有恶意造假和炒作哄抬,市价200元而稻农却只能得到不足2元钱,那么这种大米产业链肯定是不健康的,也是难以维系的。
大米的初始收购价奇低而终端销售价畸高,这显然是一个双输的市场格局。生产方和终端消费群体都深受其害,反而中间流通或管理环节获利最丰,这短期看好像是一本万利,长远来看必将祸及自身,危及五常大米这个品牌。(李晓亮)
必须体现对劳动的尊重
除了五常大米,还有不少农产品的利润分配都曾经或正在上演“农民喝汤,销售商吃肉”的无奈、尴尬与辛酸,这些现象都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都需要纠偏。
劳动者应该获得与自己的劳动付出相匹配的报酬,这是一种科学人性的利益分配趋势,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只有让劳动者能够“吃上肉”才能体现出对劳动的尊重,才能让大多数人获得一种报酬公平,才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橄榄型社会。(李英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