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健网消息(记者 冉嬛)今年元月底,国家工商总局提出要求,食品经营者应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2月19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大型超市,发现一些超市已出现“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而且架上的食品都是折价销售。但是,不少市民在购买时也对此提出困惑,接近保质期的食物是否能吃?专家表示,可正常食用,消费者购买时不必感觉有心理障碍。
超市设置的临近保质期商品专区。
临期食品折价20%—50%销售
在兴工街附近一大型超市,记者看到有专门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虽然规模并不大,但都设在超市的明显位置,一些还有一两个月就要到保质期的奶制品、饮品或者是薯片等休闲类食品集中摆放在货架上。而且每款食品都贴有醒目的黄色标签,上面写有“请在×年×月×日之前食用”的字样。
记者发现,这些临期食品都是折价进行销售,比如保质期还有三个月的咖啡原价24元,现价12元。而旁边一款还有两个月的袋装红枣原本销售价在二三十元,现在售价只有5元。销售人员表示,因为价格要优惠很多,现在看销售情况还行。该超市负责人杨经理表示,对于这些临期食品,超市一般都会折价20%—50%进行销售。如果在保质期还有一周的时间但仍未售完的食品,超市会将其下架进行销毁处理。
专家:食用安全并未受影响
面对价格优惠很多的临期食品,有消费者担心到底能不能吃,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对此,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营养学导师王教授表示,保质期快要到来那一段时间,并不意味着食物不能食用,或者安全性已经下降,如果愿意购买,购买时不必感觉有心理障碍。即便买回家之后,放过了保质期的日子,有些食物如果状态正常,仍然可以食用。比如说,面包没有发霉也没有变硬,颜色、味道和口感正常;果酱和蜂蜜没有发霉也没有酒味,味道和口感正常,那么不一定非要扔进垃圾桶。
对于保质期是否等于最后可食时间的疑问,王教授称,在保质期过后,也许一些食品从安全性角度仍是可以食用的,但它的品质可能有某种程度的下降。比如说,冷冻食品过期之后,致病菌可能没有超标,煮后吃下去也没有造成不良反应,但由于存放时间太长,风味、口感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味道不新鲜,维生素含量也有下降,脂肪可能发生轻微氧化。又比如说,酸奶、乳酸菌饮料等过期之后如果颜色、状态、风味正常,仍可饮用,但其中活乳酸菌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可能会失去部分保健价值。
王教授还建议消费者,临期食品买到家一定要及时消费,而且要注意储藏条件要求,“一般来说,储藏温度越高,同样一种食品的保质期越短”。王教授表示,如果知道自己没法在到期之前吃完的食品,还可以通过降温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