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类
任何食物在烹饪之前都必须经过清洗、浸泡、磨、捣等加工处理。蔬菜在清洗时以一棵棵冲洗为佳,尽可能保持蔬菜茎、叶的完整性。如为了去除蔬菜中的残留农药,可先用干净凉水将蔬菜浸泡一段时间(约1小时左右),在浸泡的过程中需要更换清水1~3次,切忌揉搓蔬菜,以及用热水或开水浸泡或清洗蔬菜。蔬菜应洗后再切,而且切得不宜过碎,应在烹调允许范围内尽量使其形状大些,以减少易氧化维生素与空气的接触。切后应即刻烹饪,不能久放甚至隔夜再烹饪,因为这些原料如果不能及时烹调,不仅使菜肴的色香味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增大营养素的氧化损失。
烹调蔬菜时尽量用急火快炒、快速翻炒的方法,如炒、熘等,这样能缩短菜肴的成熟时间,原料内汁液溢出较少,所以用旺火炒出来的菜不仅色美味好,而且营养损失也少,特别是一些易氧化维生素受热损失较少,尤以绿叶类蔬菜更为明显。
熬菜和煮菜时,应在水煮沸后再将菜放入,这样即可缩短菜的受热时间,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又能减轻蔬菜色泽的改变。
有时为了除去某些蔬菜原料的异味,增进色、香、味、形或调整各种原料的烹调时间等,需用沸水将蔬菜焯一下。焯菜时要注意待火旺水沸后再将原料分次下锅,这样水温很快就可升高沸腾;焯透后就要捞出立即冷却,不挤汁水。这样焯菜不但能使蔬菜色泽鲜艳,同时可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如将蔬菜与荤菜同烹,或将几种蔬菜合在一起炒,营养价值会更高。例如:维生素C在深绿色蔬菜中最为丰富,而豆芽富含维生素B2,若将豆芽和韭菜混炒,则两种维生素均可获得;肉类食品所含的脂肪有利于提高胡萝卜素的吸收率,而且其丰富的优质蛋白,还可以有效地促进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从而大大提高胡萝卜素在人体内的利用率。
调味品类
味精味精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使味精失去调味意义,或对人体健康产生负作用。为此味精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不宜过早或在温度很高时投入味精,因味精在加热过火时大部分谷氨酸钠变成焦谷氨酸钠,这样不但没有鲜味,反而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对人体健康不利。最好在菜肴出锅前投放,若菜肴需勾芡的话,则在勾芡之前放味精。味精在碱性环境下会起化学变化,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所以在烹制碱性原料如碱发鱿鱼,碱发海参等时不宜放味精。
盐在烹调根茎类菜,质地紧密,纤维素高的原料时,要早放盐,以使之入味;瓜果类则要晚放盐,因为此类原料含大量水分,盐放早了水分和水溶性营养素会大量溢出,增大氧化和流失的损失量,形象、口感也会下降;在处理肉类原料时,为了使肉类炒得嫩,在炒至八成熟时放盐最好,因为盐放早了,蛋白质遇盐凝固,肉类就会趋向硬、老,口感粗糙。
醋很多维生素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怕碱喜酸,如烹炒白菜、豆芽、甘蓝、土豆和制作一些凉拌菜时适当加点醋,维生素C的保存率可有较大提高。加醋后食物中的钙质会被溶解,可促进钙被人体更好的吸收。加醋还有利于菜肴感官性状,可以去除异味,增生美味,还可以使某些菜肴口感脆嫩,但有些绿色蔬菜类不宜加入。
勾芡勾芡可减少维生素的氧化损失,淀粉中所含谷胱甘肽具有保护维生素C等使其少受氧化损失的作用,可减少水溶性营养素的流失。烹调中水溶性营养素可溶于汤中,勾芡后,菜肴汤汁包裹在主料的表面上,食用时,随食物一起吃入口中,从而大大减少了遗弃汤汁而损失营养素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