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麦小迈
天津多个水产批发市场和社区农贸市场发现“注胶虾”销售。记者买了两批“注胶虾”样品,试图找相关检测机构检测注入虾体内的“透明物质”为何物,但多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都称“无法检测”,要有明确的检测项目和目的,才能做检测,否则“不知从何下手”。
食品检测问题,现在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关键问题环节。早在几年前三聚氰胺问题曝光的时候,当时就有监管部门的有关人士回应,三聚氰胺不属于检测范围,因为谁也想不到三聚氰胺会添加到牛奶中。这和“注胶虾”的问题类似谁又能想到明胶、硅胶会成为冷冻虾的“食品添加剂”呢?但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也无法令人放心。去年卫生部有关人员就曾经透露,食品国家标准的制定需要有明确的、经过多次实验论证的检测方法。但我国目前2200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四成,有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也就是说,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制定国家标准。合法的检验标准都研究不过来,非法添加的就更无从谈起了。毋庸置疑,检测工作滞后、检测覆盖面小,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的巨大漏洞。
所以目前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是解决检测难问题,但解决检测难的重点不在技术而在制度。首先应该逐步减少合法食品添加剂的数量,提高准入标准。在这方面应该秉承两个原则,一个是除了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为保证和提高食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添加剂之外,目前还无法做到有效检测的食品添加剂,能取消的尽量取消;一个是对于新增加的食品添加剂,一定要把能否有效检测作为准入标准。
对于食品中违法添加的成分怎么办呢?一个是提高在食品中添加非法成分的违法成本,加重处罚力度,不论对人体有害无害,只要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都应一律严惩。一个是将已经发现的问题纳入监管检测范围之中,明确监管责任,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就像注胶虾,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说:“注胶虾”不是现在才有的,过去就存在,也整顿过。在2005年就开展过打击行动。那么7年来,为何屡打不绝呢?而且打来打去,怎么到现在反倒推来推去,连监管权属都搞不清楚了呢?谁监管都不知道,这么多年又是怎么打击的呢?所以说,食品安全检测,固然可能是食品安全工作的一个难点,但一定是食品安全监管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重点。
有的专家强调监管的难度:国情特殊,食品产业链太长、小企业太多、小型市场太多。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增加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同时需要引导食品行业的规模化、品牌化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本身的问题恐怕和食品行业的问题类似,甚至相对应,那就是食品监管链太长、监管部门太多、监管漏洞太多。解决食品监管机制问题,比解决食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业问题,更迫切也更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