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五
制汤用汤 本味增香
秦人善制羹,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汤。制羹,早在西周时期即已大放光彩,一直流传至今。《烧尾宴》中的羹汤和汤菜,都是匠心独具的特色菜。如“香脆鹑羹”、“冷蟾儿羹”、“白龙臛”、“清凉臛碎”、“汤浴绣丸”,以及“生进二十四气混沌”、“生进鸡花汤饼”等。在民间市肆,“十遂羹”是唐代长安高档次汤菜的代表作,选用十种水陆原料配伍组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述“萧家馄饨,漉去汤肥可以瀹茗”,可见制汤之精。
由“周代八珍”中“熬”演变而来的“樊家腊汁肉”,熬制腊汁汤的调料竟达十五种之多,靠的就是“陈年老汤”。其他如羊肉泡馍、葫芦头泖馍、西安水盆大肉、酸汤水饺、乾州酸汤挂面、岐山臊子面等都要靠好汤。
西安大唐博相府陕西官府菜中有一档宴席,八道行菜中有四道汤菜;陕南旬阳“蜀河八大件”中,有汤菜四道,各占二分之一。陕北“神木老席”十二件中有四件汤菜,占三分之一。《中国菜谱》陕西分册收录的200种菜品中,汤菜占四分之一。
汤菜的好处:一是将各种原料放在一起,通过煨、炖、烩能把各料的营养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原汁原味,保持本味;二是容易吃出香味;三是口感爽适、滋润、温馨;四是味醇,味厚有回味;五是便于人体吸收,有利于身体健康。
亮点六
炝法奇巧 口感脆嫩
炝,中国传统几十种烹饪技法之一,但其他地方菜品很少使用,陕菜炝菜品种较多,有荤有素,有热有凉,有生有熟,诸如“炝白肉”、炝腰片”、“炝肚块”、“炝莲菜”、“炝蜈蚣笋”、“炝莲花白”、“炝绿豆芽”等。
陕菜炝制不仅使用多而且用法奇巧,关键在于“捂”和“快”字。烫制或汆制原料,加调味汁、投放“三米”、热油激淋、捂盖,都强调一个“快”字,相互衔接,一气呵成。这样炝制出来的菜品,仍能保持鲜、嫩、脆、爽,清香利口。
亮点七
温拌独特 打破常规
温拌是陕菜独有技法,打破了餐饮界拌菜必凉拌的常规。温拌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也都略有不同。在调味上要一次定准,整个制作过程一气呵成。如“温拌腰丝”、“温拌蛰头”等,具有质地脆、嫩,不皮不柴,鲜香利口,回味无穷的特色。陕菜大师翟耀民和郑新民都精于此道。
1994年11月,西安市应邀在法国巴黎等三城市举办“西安美食节”,“温拌腰丝”引起了轰动。当许多法国人得知是用本国人忌食的猪腰子做的时,素以法国菜系是西方菜系之首而自豪的法国人,不禁对中国厨师竖起了大拇指,感叹道:“中国厨师真了不起,西安厨师真棒!”
亮点八
刀工细腻 便于烹制
陕菜讲究刀工,丝、条、片、块、丁各有标准和严格要求。高手可以单手切肉,肉片薄如纸;可在绸子上切肉,而绸子无损,肉丝无粘连;可用前推后移的来回刀双切肉丝。“鸡米海参”要将鸡肉切成状如米粒,“煨鱿鱼丝”要将水发鱿鱼切成细丝。大荔县名厨师白兆龙刀工精巧细腻,他制作的水磨丝能将一只猪耳朵平面片为二十三片,切丝成菜后细如毫发,柔软而蓬松,抖动时状若涟漪,有水波浪之感。
亮点九
花打四门 飞火炒菜
“花打四门”飞火炒菜是陕菜在瓢功上的绝技与强项。飞火炒菜已使人拍手称快,炒菜时颠翻炒瓢,菜品在瓢内上下翻飞,而“花打四门”更令人眼花缭乱,掌握此项绝技的陕菜大师翟耀民、郑新民手持炒瓢前后左右、上下翻飞,潇洒自如令观者叹为观止。这些技艺都是为了使菜品鲜香脆嫩,而且能保持原料本味和保护营养不被破坏。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居西安期间,每餐十几道菜品必须有“金边白菜”。此菜必须选用优质白菜,运用“花打四门”的技法,才能达到白菜片四周有韭菜叶宽的金黄色金边,成菜后香、鲜、酸、辣、咸五味调和,脆嫩爽口。难怪晚清进士薛宝辰在他著的《素食说略》里说西安厨师制作的金边白菜“京师厨人不及也”。
亮点十
合理用料 变废为宝
陕菜在用料上,对于肉类分档取材,合理用料,物尽其用。陕菜中将有些人视为废料的都充分加以利用,骨头熬汤、炖汤,头蹄下水、血液都派上了用场。如炖猪蹄、封猪头等。而西安名品王记粉汤羊血、辣子蒜羊血,主料都是羊血。榆林市以羊的头蹄下水为主料开设的杂碎店,生意火爆。猪血制品有陕南洋县猪白血、银肚白血汤、麟游血条面,旬邑、淳化、彬县一带的血耙耙,富县鸡血面,都各有特色。
十大亮点如绽放的花蕾,让记者眼前亮了又亮。诚如吴老所言,陕菜的确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只是无人关注或是关注了却没有深入研究。现在说到陕菜的复兴和推广,人们想了很多点子,但对陕菜的研究、对陕菜理论的探讨、对陕菜文化的追踪却是不够的,因此,当此时吴老献出这十大亮点,不光让记者眼前一亮,相信所有的人看到后都会眼前一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