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些“套牌”、“三无”及过期食品在城市里看不到踪影,却能在农村“泛滥成灾”呢?农村,为何成了这些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呢?如此般纠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又该从何谈起呢?
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让大多数的城里人几乎到了“谈吃色变”的地步,许多人甚至已经开始计划退休后远离城市这个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到农村弄一片地过“农夫”般洁净的生活,仿佛农村就是逃离食品安全问题的避难所。然而,“能吃死人的东西少见,但吃不死人的假货遍地都是。”这句话说的是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强调的更是中国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
“雷碧”、“冰红爽”、“脉劫”、“旺子牛奶”、“康帅傅”、“蒙的牛”、“娃呵呵”、“黄金搭配”,看到这些牌子,大家会不会觉得很眼熟?声明一下,笔者并没有写错,只是在列举几个在农村见过的食品“品牌”。而除了这些“品牌”食品,1元一块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颜色相似的可乐、发霉的话梅、2.5元一斤的散装糕点、路边摊地沟油炸制的油条麻花等等,这些都是在当今一些农村最常见而且很畅销的食品。
据了解,这些“套牌”、“三无”食品的售价虽然低廉,但利润并不低,部分利润率甚至超过50%。有媒体曾在农村做过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当时有食品批发商表示,在农村买的“货”越便宜越有市场,而那些城里超市的“货”在农村并不受欢迎,“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然而,为什么农村就不能有城里的货呢?为什么这些“套牌”、“三无”及过期食品在城市里看不到踪影,却能在农村“泛滥成灾”呢?农村,为何成了这些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这些问题都需要用当前农村的现状来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