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2日讯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华庄的欧德福超市,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特别显眼的专柜,上面写着“临期商品销售专区”,并用蓝底白字提醒:本区商品为临近保质期食品,请您购买后在保质期内食用完毕。据工商滨湖分局工作人员介绍,临近保质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是即将到达失效日期但质量合格的食品。工商部门选择位于华庄地区的欧德福超市和华联超市设立了临保食品专柜,并在无锡地区第一个发布了“关于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规范的行政建议”。
“卖得好的,销量翻了一番”
市民对于临保食品的关注,还要追溯到去年年底时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一个通知,通知要求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在经营场所需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记者在欧德福临保专柜看到,这里摆放着饮料、方便面、食用油等食品,还用黄标签标示出了价格。价格较正常销售时有了大幅下降。一批原价为2.5元、现价1.5元的果汁离过期还有3个多月。经理表示,在以前像这种还有3个月才过期的饮料都是正常销售的,要到临过期1个月前才会退给供货商,由供货商处理掉。
现场一些顾客说,这比以前捆绑式销售好多了。顾客们对过去将快过期商品与正常商品一起销售给消费者、导致买回家后商品很快就过期的行为很不满意。一位50多岁的阿姨表示,为了孩子的健康,一般她不选择临期商品。还有一些主妇对于原价6元现价3.9元的红烧酱油并不感冒,因为平时她们都是购买更便宜的袋装酱油。
超市负责人汪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欧德福地处城郊结合部,有很多安置房里的居民,他们对于价格因素比较敏感,因此有一些临保食品的销售还是不错的。“平均销量增加了50%,有的卖得好的销量还翻了一番。”
有利防止过期食品回流市场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许多大型超市在食品剩余三分之一的保质期内会退还厂商,由厂商自行处理。一名业内人士透露:“虽然食品在生产、销售环节被层层把关,但过期食品在回收之后,生产企业会如何处理,很少有人追究。按照相关规定,一般只是靠企业自己进行无公害处理,但并未强调由谁监管。对过期食品回收后的处理存在监管真空,为个别不良企业留下了可乘之机。”
工商人员表示,加强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有助于商家在销售食品时提前清理、提前设置防范过期食品的“防护栏”,有助于加速临近保质期食品的销售,减少商家或和供货商因滞销进行销毁、退货而产生的人力物力成本,并防范不良商家将过期食品改头换面或混入新的食品原料中以继续流通,同时,顾客也可以明白消费。
此前,很多临保专柜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是如何界定临保时间。工商滨湖分局为此专门提出了临近保质期的划分标准。建议如下:保质期为1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60天;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期满之日前30天;保质期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保质期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保质期15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满之日前5天;保质期少于15天的,期满之日前1至4天;保质期为当日的,当日停业前1至2小时。据介绍,这个标准是工商管理部门听取厂商、超市以及消费者意见综合后而制定的。
临保食品专柜推广有难度
据了解,目前对临期食品的界定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超市设“临期食品专柜”也只是指导意见,没有强制性,各地工商部门也是建议超市设立这样的专柜,大范围推广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想把这两个超市作为试点先做好,再推广。否则的话很容易出现‘一蓬风’,甚至流于形式。”工商局领导非常谨慎地说。
在实际工作中,获利不高,打价格标签麻烦,容易产生过期食品,需要有专人管理等是大部分超市不热心推广临期商品专柜的主要原因。“如果超市经常卖即将过期的食品,会让顾客认为商家的生意不好;而且商品有统一的条码,如果对一类商品中临期的这部分进行降价处理,给这部分商品另做条码也挺麻烦的。特别是物价局有规定,同种产品不应该出现两个不同的价格。另外,一些品牌商户不希望自己的产品,哪怕是临近保质期的产品出现在临保专柜上,觉得有损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