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不吃酸,走路打踉跄
江湖之远的青山绿水
沈从文是一个作家,估计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不错的厨子。他在《从文自传》中写他在家乡当小副官时,比起写公函呈文,更热爱作厨子办菜。书中写他“把那一腿狗肉皮肤烧烧,再用一个小副兵到溪边水里去刮尽皮上的焦处,砍成小块,用钵头装好,上街去购买各样作料,又回到机械处把有铁丝贯耳的瓦钵,悬系在打铁炉上面,自己努力去拉动风箱,直到把狗肉炖得稀烂”。先不论该不该吃狗肉,单说沈公这顿怡然自得的忙碌,用流行话说,还真是一幅草根生活的狗肉烹制DIY风情图。
DIY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迫不得已的无中生有,一种是反工业的自我怡情和个性。无论出于哪种目的,创造的实物和乐趣是兼而有之的,这种乐趣也是沈从文在作厨子中感受到的兴味吧。到过湘西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山路十八弯”这个词,坐火车去的游客一连穿过几十个黑黑的隧道,坐汽车去的游客看着窗外一路的山涧溪流大石,都惊叹:山多啊!山多,宝多,好多好吃的菌类、野菜、野禽都在里面呢;也因为山多,交通不便,历史沉积下来的DIY生活饮食和习惯也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所以,在湘西小镇,当游客被经年不息的沱江和亘古未变的吊脚楼感动时,也一定会被那里的美食和民风所吸引。
我第一次到湘西时天色已晚,在一家小店坐下想吃点青菜,点了几道都说卖光了,只好嘱咐厨房有什么就炒点什么吧。这些小店的青菜都来自当地人的菜地,早上裹着露珠从地里摘来,非常新鲜美味,来晚了难免就样样沽清。湘西交通不便,很多东西自产自销,有机又环保。而且当地物产丰饶,野菜、山菌、葛根、脆笋等,都是大棚里种不出来的好东西。
湖南人爱食辣,而唯湘西是酸辣。湖南气候潮湿多烟瘴,用食辣驱除湿气,靠近黔东南的湘西,历史上还严重缺盐,所以当地居民便用酸与辣来调味。每家每户都少不了几个酸菜坛子,
正应了那句“苗家不吃酸,走路打踉跄”。吃酸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身体健康。
饮食的因地制宜,因需求物还体现在姜糖上。凤凰的姜糖声名远播,长相质朴,味道奇怪,酥脆辛甜,留有余味。姜糖据说最初源于凤凰民间治风寒感冒的一种小配方。先民们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时,对小疾不兴问医,喜用姜糖发汗去寒。后来技艺逐步改进,发展成日常零食,解馋又保健。午后的阳光下,走在青石板路上,愣头看一家姜糖师傅把姜糖团挂到门旁的铁钩上,拉长,绕圈,再拉长,旁边的娭毑坐在小板凳上纳十字绣鞋垫,一不小心就看呆了。这古城里的生活质朴天然,连光阴比外面都走得慢些。
寻个店坐下来,点上一桌硬菜:血粑鸭子、糯米腌酸鱼、板栗炖鸡、小米粉蒸肉、酸汤煮豆腐、火烧擂钵红辣椒、干腌酸萝卜丝、野葱炒鸡蛋,山竹嫩笋。光这些名目都让人心动,想象力裹着口水唾沫在大脑里驰骋,食欲膨胀得无法收拾。不过,凤凰的菜上得比城里的要慢,师傅是一个菜一个菜认真地炒下来,别催他,在这里,“慢”也是一种态度。
血耙鸭子是凤凰招牌菜,家家会做。将鸭血溶入糯米,浸泡均匀,等鸭血凝固后,上锅蒸熟。然后把血粑切成小方块,用茶油煎熟,再与鸭肉、香料爆炒。血粑鸭子中的鸭肉香辣鲜嫩,血耙混在肉里,咸香糯口,别有风味。这道菜辣味适中,又有糯米的香糯,南北游客都爱不释手。再夹块嫩笋,笋谁没吃过,可这里的笋脆,脆得生鲜,好像刚从屋后的山上挖出来的。板栗炖鸡,从厨房远远飘过来的香味就已经把你征服了,不过得把持好度,因为这道菜撑肚子,要留到后面再大吃。用勺舀起一块酸汤豆腐,南方豆腐嫩,筷子夹不起,酸在舌头两侧偷偷绽开。此地的酸味外柔内韧,开胃爽口。说到开胃,好像少了什么,是的,酒。
凤凰甜酒好,因为水好。沈从文屡屡在文章中提到家乡的水好,并不单是怀乡之情使然。同是在湘南水秀之地长大的我,来到凤凰,才知道“水外有水”。这里山泉甘甜,当地居民做饭都不用自来水。空气中水汽充沛,干净清新,同行的女孩说在城里两天洗次头,在这里四天才洗一次。各种甜酒里,我最喜欢的是弥猴桃甜酒。凤凰盛产弥猴桃,遍山都是,物美价廉。酿酒用好水好果好米,加上陈年老手艺,味道好是当然的了。我在苗寨买了好几瓶打算回去送人,在回程路上实在忍不住偷偷喝了个干净,到家还醺醺然也。幸好还买了一些当地特产的罐罐菌,据说营养价值很高,带回家孝敬妈妈。把它与肥瘦参半的猪肉烧炒,味道里依稀还吃出些古城的风味,这才将心绪慢慢从湘西的青山绿水间徐徐拉扯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