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投入增加成本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何小唐解释,包装等原材料的涨价、奶源价格波动,用工成本的提高、物流成本的增加等造成涨价。蒙牛集团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卢建军表示,调价理由为“每年都有部分产品进行微调”。伊利集团给予的答复是,受原材料影响,调整了北方部分市场的个别小品类产品价格。
“国内奶制品的成本主要包括添加物、奶粉和包装,而这三块的价格最近都是下降的。”著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说。以奶粉为例,2011年9月前,进口奶粉价格为每吨3.6万元至3.7万元,9月后降到3万元上下;国产奶粉价格也从9月份前的每吨2.9万元至3万元降到了现在的2.6万元上下。
财报显示,伊利股份2011年前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达290亿元和1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和137%;蒙牛股份2011年上半年纯利润亦同比增27.6%至7.898亿元。数据表明,企业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消化成本。
风行牛奶营销部部长胡强表示,虽然今年主要材料的价格上涨不是很明显,但是今年公司提高了对设备整改的投入,例如针对以前入户瓶装奶漏奶的现象,特地改进了瓶盖的工艺技术,实现瓶盖密封,提高了产品的安全度。
业内人士称,2011年乳业大整顿大幅提高了准入门槛,特别是对生产设备、检测实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各个品牌都在生产许可证重审中投入了很大的成本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检测仪器等,这些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花费也都要打入成本中由消费者埋单。此外,乳业连年质量风波不断,导致每年用于维护品牌的广告宣传费用大幅度增加。
消费者呼吁涨质量
搜狐新闻频道的“搜狐侃事”就本轮牛奶涨价做了一期讨论专题,其中获得高票支持的观点之一是“现在什么都涨价,牛奶跟着涨,本来也是稀松平常。但问题是,请问这质量能跟着一起涨涨么?你要是连质量都不能保证,还涨什么价?”
可悲的是,比上述观点得票更高的支持率排名第一的观点是“这年头谁还喝牛奶,谁就真是‘勇士’……别说涨价,就是降价,我也不会去喝这些质量靠不住的牛奶了。”消费者的严重不信任,令国产牛奶很难走出“冬天”。
受年底负面消息影响,液态奶整体销售出现滑坡。一大型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液态奶整体销量明显下滑,相关品牌受影响更明显。记者看到,尽管各种液态奶都在明显位置设置了促销台,但鲜有顾客问津,显得门庭冷落。上述人员表示,纯牛奶是常温奶中的基础产品,一旦出了问题,会影响整体销售。不仅纯奶销量下降,其他早餐奶、果汁奶等也受影响。
市民魏先生在常温奶柜台转了转,最终还是到冷柜选购了一款日本酸奶产品,他说:“牛奶总是出这个事那个事,真的没信心了,我就找印象中还没怎么出过问题的产品买。如果企业肯花心思把控好质量,就算成本高我们也愿意付钱,但你光涨价继续出问题让人接受不了。”
■相关新闻
中粮掏4000万增持蒙牛乳业
中粮集团日前斥资4112万港元增持在港上市的蒙牛乳业股份,及时给因负面消息拖累股价大跌的蒙牛乳业踩下“刹车”。
蒙牛第一大股东中粮集团向记者证实,中粮近日对蒙牛进行了增持。中粮集团此次增持的平均股价为18.689港元,合计斥资约4112万港元,增持220万股蒙牛乳业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28.09%。
对于此次中粮对蒙牛的增持,6日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乳品行业的前景持较为乐观的判断,因此适时增持。”
6日,蒙牛乳业收盘于19.74港元,涨幅0.203%。市场人士分析,中粮掏钱救市力挺蒙牛的表态暂时稳定了投资者的情绪。(记者 周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