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元旦将至,白酒消费又进入黄金季。目前鱼龙混杂的白酒市场,可以直观分为“营销派”和“技术派”。前者一味采用外部的营销手段拉高市场份额,往往忽略了产品的品质,而消费者购买了价格与质量不成正比的白酒,伤的还是消费者的“胃”和“钱包”。
白酒消费陷入“快”营销误区
快营销的核心是“赚快钱” 。假如说侧重快营销是“偶像派”,而重品质则可以视为“技术派”。消费者在选择白酒产品时,如何明辨孰优孰劣呢?
一、消费者为巨额广告费用买单
“采用快营销方式的白酒品牌,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扩大市场,不惜"买断"一些目标宾馆酒楼的白酒供应权,以独家供应商的身份将其它竞争品牌挡在门外。”白酒业资深人士顾军称。之所以这种快营销的品牌能突围而出,一方面,广告酒销售提成比例最高;另一方面,传统的消费惯性认为,市场表现活跃、广告随处可见的品牌,才是信得过的白酒品牌。
二、快营销品牌“昙花一现”
加快营销,加速死亡的例子在业内并不少见。秦池三几年间的过山车行情,在今日的白酒界仍在上演:某品牌广告酒五年前在广东珠三角餐饮市场登峰造极,引一大批商标跟随者,一场商标战之后,这个品牌近乎销声匿迹。另一白酒餐饮渠道明星,由品牌商委托湖南白酒厂贴牌生产,三四年前销售额最高峰可达10亿元,然而过于重营销,酒质不过关,最终也被清理出市场。白酒日益倡导理性消费,“营销派”注定难逃三五年风光,三五年消亡的命运。
三、不可复制的品牌积淀
近期,在广东的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收藏家,他们专门团购具有渊源历史的品牌,如茅台、董酒等。当中一名收藏家说道,“这些品牌具有厚重积淀,对品质的追求很严苛,其产品价值具有很高的上升空间。”
消费者在购买“营销派”产品时,除了要付出高昂的费用外,安全、品质也是难以保障。它们一味地追求迅速占领市场,品质则成为了牺牲品。
“老八大”重振“技术派”雄风
“国内历届酒评会评出的四大、八大名酒,都是纯粮酿造,没有一个是新工艺勾兑的白酒。”业内一资深人士称。多年来,中国老名酒一直坚持走纯粮酿造的传统老路子。过硬的质量,加上数百年的品牌积淀,老名酒标签已经成为酒类市场的硬通货。
“一般纯粮酿造,发酵的周期至少在90到100天以上,而同为贵酒代表的茅台和董酒,酿造时间更在三年以上。在这个过程中,资金和仓储占用的投入,比不经酿造直接勾兑装瓶的酒精勾兑白酒要高得多。”贵州省某大白酒厂负责人介绍道。
一般消费者很难从酒体外表和香味上分辨勾兑酒与纯粮酿造酒的区别,专业人士提醒,由于酒精勾兑酒其香味物质基本都要靠人工外加,无法体现粮食的精华,因此口感淡薄、香气短暂,与纯粮酿造醇厚丰满、齿颊留香有很大区别。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