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陕菜真奇妙。
了解更多陕菜知识 关注:《中国烹饪大师郑新民收徒暨陕西官府菜传承保护座谈会》
“陕菜又名秦菜,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周代八珍》(炮豚、炮牂、淳熬、淳毋、捣珍、渍、熬、肝膋)。”吴老告诉记者,这“十大亮点”只是他多年以来对陕菜研究的一个总结,目前想到的这十种只是个约数,不是夸张,希望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人能更准确、更完善地对陕菜作一个总结。
亮点一
多味平衡 适应面广
味是陕西菜的魂,陕菜“五味”(味长、味醇、味厚、味鲜、味香)并举,融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味之长而形成的一种多味平衡的综合味型,各味互相渗透、互为补益而不偏颇,浓淡相宜,味在其中。曾任西北大学校长的郭琦生前曾多次说过:“陕菜注重香鲜,连‘油泼辣子’、‘睁眼辣子’都能放出香味来,并发出悦耳的吱吱响声。”诚哉斯言,无论南方人北方人都能接受陕菜的“味”。大唐博相府的陕西官府宴的菜品之所以生意火爆,食者有口皆碑,正是因为紧紧抓住了多味平衡、适应面广这一亮点。
亮点二
崇尚香气 用料独特
西周王室崇尚香气,这种对香气的追求兴于王室而遍及朝野,渗透到包括餐饮在内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周人后裔的陕西历代名厨,继承了这个传统,都表现出对香气的强烈追求意识和创造精神,围绕“香鲜酸辣”,在用料、烹调方法,采取“独”、“巧”的方法。
所谓“独”,就是用陕西独有的原辅料或是外地虽有而没有开发。例如秦末汉初由“商山四皓”用商山独有的野生商芝与猪肉合蒸而成奉献汉高祖刘邦的“商芝肉”。这种商芝如用鲜料,任你用任何烹调方法烹制也没有香味,将其干制后与肉同蒸,才能释放出特有的香味;桂花,我国几乎到处都有,而西安的黄桂稠酒、黄桂柿子饼、桂花醪糟、汉中桂花炒肉就独具香鲜风味。
所谓“巧”,就是巧妙的处理各种辛香调料,多取其香,兼用其味,或同时使用多种香料与主料同蒸。源于唐代被誉为“长安第一味”的“葫芦鸡”,使用十多种香料与鸡同蒸,使香味融入汤汁,渗入鸡肉,最后下入油锅炸至金黄色,芳香物质受热,蒸腾而出,一盘入席,满室飘香。大唐博相府的烹调师们传承了这一亮点。如将沸油直接浇泼在辣面、葱丝、蒜米、姜丝上,使油、葱、蒜、姜融为一体;或将辣椒、花椒、葱丝投入凉油中,微火升温,使其香味尽可能融入油中,制成“辣椒油”、“花椒油”、“葱油”,然后用于烹调。
亮点三
宫廷珍馐 遗风犹存
经过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建都千余年全国餐饮最高消费水平的历练,现在全省各地经营陕菜餐饮企业和民间流传的菜点中,虽不能说都是历代珍馐,但许多都无不打上宫廷的历史印记。这里有周文王和姜子牙共食的“文王访贤”;有秦始皇嗜食的 “红烧牛尾”;有汉高祖刘邦爱吃的“沛公狗肉”及大唐博相府经营的“五侯鲭”等;有隋炀帝嗜吃的“狮子头”;唐高祖御用的“益元鸡”;唐太宗李世民食用的“鹿肉臊子面”、“泡泡油糕”;杨贵妃食用的“金葱贵妃鸡”;唐高宗赐名的“爆炒腰花”;武则天赐名的“乾州鸡面”等。这些菜点的共同特点是: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味道醇香、回味悠长、营养丰富。
亮点四
多用蒸法 能保营养
蒸,能保持食物的原始状态和营养,杀菌最彻底,也容易为人体吸收。陕菜运用蒸法的比例较大,也是陕菜的一大亮点。1981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菜谱 陕西分册》,蒸制菜品占三分之一。陕北神木县,传统名馔“神木老席”的“神木十二件”菜品中有四道蒸菜(清蒸羊肉、清蒸鸡、清蒸丸子、八宝甜饭)占三分之一,陕南旬阳县传统名菜“蜀河八大件”中有三件为蒸菜。大唐博相府的“蒸糟肉”火候周到,肉香、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凡食者无不称赞。
亮点五
制汤用汤 本味增香
秦人善制羹,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汤。制羹,早在西周时期即已大放光彩,一直流传至今。《烧尾宴》中的羹汤和汤菜,都是匠心独具的特色菜。如“香脆鹑羹”、“冷蟾儿羹”、“白龙臛”、“清凉臛碎”、“汤浴绣丸”,以及“生进二十四气混沌”、“生进鸡花汤饼”等。在民间市肆,“十遂羹”是唐代长安高档次汤菜的代表作,选用十种水陆原料配伍组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述“萧家馄饨,漉去汤肥可以瀹茗”,可见制汤之精。
由“周代八珍”中“熬”演变而来的“樊家腊汁肉”,熬制腊汁汤的调料竟达十五种之多,靠的就是“陈年老汤”。其他如羊肉泡馍、葫芦头泖馍、西安水盆大肉、酸汤水饺、乾州酸汤挂面、岐山臊子面等都要靠好汤。
西安大唐博相府陕西官府菜中有一档宴席,八道行菜中有四道汤菜;陕南旬阳“蜀河八大件”中,有汤菜四道,各占二分之一。陕北“神木老席”十二件中有四件汤菜,占三分之一。《中国菜谱》陕西分册收录的200种菜品中,汤菜占四分之一。
汤菜的好处:一是将各种原料放在一起,通过煨、炖、烩能把各料的营养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原汁原味,保持本味;二是容易吃出香味;三是口感爽适、滋润、温馨;四是味醇,味厚有回味;五是便于人体吸收,有利于身体健康。
亮点六
炝法奇巧 口感脆嫩
炝,中国传统几十种烹饪技法之一,但其他地方菜品很少使用,陕菜炝菜品种较多,有荤有素,有热有凉,有生有熟,诸如“炝白肉”、炝腰片”、“炝肚块”、“炝莲菜”、“炝蜈蚣笋”、“炝莲花白”、“炝绿豆芽”等。
陕菜炝制不仅使用多而且用法奇巧,关键在于“捂”和“快”字。烫制或汆制原料,加调味汁、投放“三米”、热油激淋、捂盖,都强调一个“快”字,相互衔接,一气呵成。这样炝制出来的菜品,仍能保持鲜、嫩、脆、爽,清香利口。
亮点七
温拌独特 打破常规
温拌是陕菜独有技法,打破了餐饮界拌菜必凉拌的常规。温拌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也都略有不同。在调味上要一次定准,整个制作过程一气呵成。如“温拌腰丝”、“温拌蛰头”等,具有质地脆、嫩,不皮不柴,鲜香利口,回味无穷的特色。陕菜大师翟耀民和郑新民都精于此道。
1994年11月,西安市应邀在法国巴黎等三城市举办“西安美食节”,“温拌腰丝”引起了轰动。当许多法国人得知是用本国人忌食的猪腰子做的时,素以法国菜系是西方菜系之首而自豪的法国人,不禁对中国厨师竖起了大拇指,感叹道:“中国厨师真了不起,西安厨师真棒!”
亮点八
刀工细腻 便于烹制
陕菜讲究刀工,丝、条、片、块、丁各有标准和严格要求。高手可以单手切肉,肉片薄如纸;可在绸子上切肉,而绸子无损,肉丝无粘连;可用前推后移的来回刀双切肉丝。“鸡米海参”要将鸡肉切成状如米粒,“煨鱿鱼丝”要将水发鱿鱼切成细丝。大荔县名厨师白兆龙刀工精巧细腻,他制作的水磨丝能将一只猪耳朵平面片为二十三片,切丝成菜后细如毫发,柔软而蓬松,抖动时状若涟漪,有水波浪之感。
亮点九
花打四门 飞火炒菜
“花打四门”飞火炒菜是陕菜在瓢功上的绝技与强项。飞火炒菜已使人拍手称快,炒菜时颠翻炒瓢,菜品在瓢内上下翻飞,而“花打四门”更令人眼花缭乱,掌握此项绝技的陕菜大师翟耀民、郑新民手持炒瓢前后左右、上下翻飞,潇洒自如令观者叹为观止。这些技艺都是为了使菜品鲜香脆嫩,而且能保持原料本味和保护营养不被破坏。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居西安期间,每餐十几道菜品必须有“金边白菜”。此菜必须选用优质白菜,运用“花打四门”的技法,才能达到白菜片四周有韭菜叶宽的金黄色金边,成菜后香、鲜、酸、辣、咸五味调和,脆嫩爽口。难怪晚清进士薛宝辰在他著的《素食说略》里说西安厨师制作的金边白菜“京师厨人不及也”。
更多陕菜知识 进入专题:《中国烹饪大师郑新民收徒暨陕西官府菜传承保护座谈会》
更多陕菜知识 进入专题:《中国烹饪大师郑新民收徒暨陕西官府菜传承保护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