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摊点生意火爆
“5角零食”惹人忧
牛排、板鸭、海苔片、棒棒牛、麻辣米线、脆皮鸡……听到这些诱人的食物名称,相信不少人都会胃口大开。事实上,这些都是小学生们喜爱的小食品,一般在校园外的摊点上售卖,它们大多价格便宜、种类繁多,因而受到了孩子们的广泛欢迎。然而,这些零食的质量和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却令人十分担忧。
6月初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西门外的一所小学门口,正是学生放学的时间。很多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一走出学校,就立刻三三两两的聚拢在了校门外的小摊贩周围。记者发现,这些小摊贩大多是一辆简易三轮车,上面架起一块木板,木板上摆放着几个大盒子,盒子里堆满了各种包装袋。“阿姨,给我一包麻辣牛板筋”、“我要一包香奶豆”、“我要喝草莓汁”……孩子们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经营小食品的摊主也很快忙碌起来。看到记者站在一旁,她拿起几包小食品,热情地招呼起来:“是来给娃买零食的吧,这几样都是孩子喜欢吃的,卖的特别好!”接过她递来的零食,记者注意到,这些食品的包装袋一般有巴掌大小,颜色各异,大致分为几类:一类以肉类食品命名,如牛排、脆皮鸡、牛板筋等;另一类则是花花绿绿的糖果,色彩十分诱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简易塑料包装的饮料。摊主介绍道,这些零食无论大小,价格统统都是5角钱一包。因为价格不贵,口味又多种多样,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来买:“有几个‘老顾客’,我都能叫得上名字班级了。”
记者花了5元钱,从摊主处购买了十袋不同种类的零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小零食包装上所印的生产厂家,大多位于河南、广东等地,其中部分没有生产日期,或生产日期模糊不清。拿起一包名为“上校牛排”的零食,包装袋表面有油渗出,打开袋口,一股刺鼻的油味扑面而来。袋中的小食品呈块状,颜色深红,虽然印着“牛排”的字样,但记者尝了一下发现,这些所谓的牛排其实是面制品,味道又咸又辣,在包装袋的配料表上,也只有面粉和各种添加剂,没有见到牛肉的成分。而在另外的一种名叫“弹弹恋爱”的糖果配料中,除了水和白砂糖外,就有多达8种的添加剂,其中包括卡拉胶、柠檬酸,以及各种香精和色素。这些麻辣食品和色彩缤纷的糖果,令孩子们痴迷不已,却让大人们忧心忡忡。对于这些小零食的安全性,不少家长也都提出了担忧与质疑。
生产环节隐患多
源头把关是重点
上个月,央视《消费主张》针对校园周边的“5角零食”进行了专题报道。其中就曾提到,经过检测,校园周边售卖的许多面制小食品,都存在着滥用、超范围使用、超量使用添加剂的现象,而孩子们对于这类小食品的追捧和热爱,就在无形之中,为他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要保障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为孩子们的嘴巴和身体健康构筑一道“防护墙”,就要从食品生产的源头抓起,为此,记者走访了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该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处长解庆先告诉记者,麻辣面制品、塑料管、袋装饮料、简易包装的糖果、饼干,都是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的“重灾区”:“那些规范的、有许可证的大型食品企业,一般都不生产以上这些种类小食品的。因此,这些零食的生产厂家,大多是无证的小企业或小作坊。”这些企业无论是从原料和农副产品的采购,还是添加剂的使用上都很不规范,操作人员也没有健康证明。“其中还有不少用的是假冒QS标识及生产许可证号码,其实所生产的食品,根本没有经过检测,就流向了市场。
解处长说,不久前,质监部门刚刚端掉了几家无证、无照生产小包装食品的企业:“他们生产的麻辣条,主要的销售对象就是学生。”解处长还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小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尤其是对食品生产中添加剂使用的监管,是质监部门工作的重点:“如果发现有滥用、超量使用,或是添加非食用物质的,一旦检测不合格,就立刻责令停产整顿。”
小本经营是主力
流动摊贩须规范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这些深受学生追捧的“5角零食”,大多来自于流动的小摊小贩,而在正规的商场或超市中,则往往难觅其踪。从西安市工商局食品处,记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幼儿园247个、中小学978所,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多达5126户。流动摊贩多,管理难度大,是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问题之一。无证无照小食品经营者多属小本生意,流动性强,取缔后容易“卷土重来”,反弹现象严重。加之儿童小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法规起点较低、未能形成体系。各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监管范围模糊不清、沟通协调不够、执法合力不强,容易出现交叉执法、重复监管和空白地带,出现“都该管,都不管”的相互推诿现象,给问题小食品得以生存的空间。
与此同时,由于校园周边小食品来源复杂,进货渠道表现为“多、乱、杂”;包装粗糙、不严密,食品和小玩具混装,也容易使小食品造成二次污染。贮存和经营环境普遍较差,一些散装、袋装食品缺乏必要的冷藏或恒温保存设备,经常露天摆放,阳光直射和灰尘污染导致食品在保质期限内就已经变质,却常常不易被发现。西安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个季度,工商局都会开展食品抽检,并在其中加强对校园周边区域和儿童食品的抽检。“从今年上半年至今,已经先后进行了多次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尤其是今年5月,经媒体报道称,西安很多小学周边仍在销售北京已停止销售的60种滥用添加剂面制品后,我们立即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共查获暂扣多种调味面制品600多袋。”但该负责人坦言,因为经费和人员的限制,很多区域和食品种类不能监管到位。“这需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巡查力度和频次,督促食品经营户履行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义务,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请给孩子们上堂食品安全课
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而言,他们喜爱零食,却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感性较多。小食品外包装印制图案鲜艳,名称对孩子极具诱惑性,如“红烧牛排”、“加州烧鸡”、“松骨脆脆香”等;混装在食品里的小玩具为孩子所喜爱,但这种混装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却往往不为孩子们所知晓;孩子的消费能力较低,重价格、轻质量是目前小学生消费的普遍心理。这使得廉价食品有了滋生的土壤,也导致生产成本绝对低廉的假冒伪劣食品接踵而至。这让不少家长和老师都忧心不已。
在采访中,市质监局食品处解庆先处长告诉记者,前不久,质监部门查获了两个无生产许可证、无任何手续,非法生产“绿豆沙冰”饮料和真空包装凉皮的小型加工企业。在这次看似普通的行动中,一个问题引起了解处长的注意:“这些企业生产出的‘三无’食品,都是在西安的高校中销售的,并且很受大学生的欢迎。”解处长表示,这充分反映出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按理说,大学生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完整的分辨能力与是非观念。这些伪劣食品从包装上并不难辨别,但却并没有引起他们的充分关注,依然拥有着不错的销量。这说明大部分高校学生,都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学生中间进行食品消费常识教育,给孩子们上一堂食品安全课,就成为了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为此,解处长向记者透露,目前,质监部门也已有了这方面的计划和部署:“我们正在筹划利用报告会的形式,在高校内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一次食品安全讲座,在大学生中间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同时,质监部门还在筹划与教育部门合作,在中小学内开展“上一堂食品安全课”的活动,利用课堂时间,邀请相关专家,用更生动、更通俗的语言和方式,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问题小食品的危害,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消费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提醒他们如何才能够远离食品安全隐患,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