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19日电(记者 周蕊)“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一年一度吃大闸蟹的季节。备受消费者推崇的阳澄湖大闸蟹却面临着疑似“早产”、价格混乱、“血统”谜团、经销通路混乱、品牌管理不严等市场乱象的困扰。业内人士指出,净化大闸蟹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不仅需要加强监管,更需要完善产地溯源体制和市场诚信体制建设,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此前发布通知称,根据《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和阳澄湖大闸蟹实际生长情况,今年阳澄湖大闸蟹开捕时间定于9月17日。其会长杨维龙此前更是表示,17日前上市的大闸蟹都是“山寨”蟹。
然而,“阳澄湖”却并非全是“一家人”,光是“有权”定下开捕日期的就有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协会和巴城阳澄湖大闸蟹协会两家,行业协会“暗战”不可避免。昆山市巴城阳澄湖蟹业协会负责人高惠平就此表示,协会并没有统一规定旗下企业的大闸蟹上市时间,“现在确实已有蟹农提前开卖了,现在上市的蟹不一定就是山寨的”。
除此之外,更有业内人士称,阳澄湖大闸蟹“10个里面9个假”“洗澡蟹”“塘蟹”屡见不鲜,令消费者对阳澄湖品牌产生疑惑。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本应涉及多个环节的多头监管对象,反而成为实际监管的“盲区”,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阳澄湖”更是一个典型案例。连开捕时间也无法做到统一的两家行业协会,能否在水产品溯源体制和市场诚信体制的建设中,真正做到“有劲一处使”,是非常令人怀疑的。
要真正总结大闸蟹市场的乱象,不仅要将多头管理变为统一管理,提升监管力度,还应从产地溯源体制和市场诚信体制建设着手,加强对大闸蟹市场体系的管理。在市场销售环节,还应健全企业诚信档案,开展定期检查,并在官方网站上公布诚信经营企业名单,对有失信行为的企业进行通报和曝光。
相关新闻:如何辨别阳澄湖大闸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