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碘盐有没有必要,是最近备受老百姓关注的问题。碘盐标准修改一波三折,2010年7月,卫生部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降低了我国食盐碘含量的上限值,将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修改为20mg/kg—30mg/kg,同时全国不再统一碘盐浓度,给予各地相应的自主权。但有专家指出,这只是一次技术性调整,碘盐政策并未根本改变,建议碘盐政策调整乃至盐业制度改革的步子再大一些。
在一些高碘地区,如果再在盐里加碘,就容易诱发甲亢和甲状腺结节。因此,不少消费者认为,食盐加碘与甲状腺瘤有直接关系,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教授在接受食品频道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政府管理的缺位和媒体炒作是导致消费者产生恐慌心理的关键所在,目前尚无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食盐加碘或者碘摄人过量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有关。
据了解,沿海地区,由于海带、紫菜等水产品本身含碘量较高,国家已经采取不再供应碘盐的措施。实际上,沿海居民由于长期食用非碘盐,“碘缺乏”现象远远超过“碘摄入过量”的现象。
目前,有些消费者误认为,国家对于碘含量进行调整的原因是由于国人碘摄入过量引起的。陈君石告示记者,食盐碘含量的下调并不意味着我国人群补碘过量,国家在清楚计算运输、烹调中碘含量的损失后,只降低了食盐碘含量的上限值,准确地把保险系数降低下来,并没有食盐碘含量的最底限进行修改,因此,国人“碘摄入过量”的说法并没有根据。
“过量补碘”会威胁健康,完全不补碘同样也会威胁健康,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两难问题。任何一项涉及全国范围内的政策调整,具体落实到一省一市,总会有适应不适应或基本适应不适应的问题。即便是国家卫生部门将有关加碘盐的含量上限降低,但具体到个别富碘地区、个别人群身上,也未必合适。陈君石表示,政府目前除了应加强食盐品质的监管外,还要将各种碘信息包括哪些健康状况需要补碘或不补碘,调查清楚并告知消费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陈君石告诉记者,曾有媒体报道称,食盐补碘可能导致沿海地区人群碘摄入过量,严重影响健康。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份,卫生部就发布了《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报告表明:我国除部分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处于安全的水平;食盐加碘并未造成我国居民的碘摄入过量。另一方面,由于全国各地碘水平不一样,新标准确定了“因地制宜补碘”的原则,“一刀切”不符合实情,也很难推广。因此,各省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碘盐浓度。
陈君石表示,食盐加碘是国家强制性政策,我国不会出现全国范围供应加碘盐和无碘盐的情况,加碘盐是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