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11月27日讯)近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委托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随机对11家企业生产的发泡餐具进行了荧光性物质测试,其中7家企业的产品中均被检出荧光性物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检测发现,部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厂家原料检出苯乙烯单体、制品检出荧光性物质,业内人士表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存在致癌隐患。据中心质检部段玉静介绍,测试时,将发泡餐盒置于254nm紫外灯下检查时,产品未出现荧光亮点,但置于365nm紫外灯下时,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出现荧光性亮点。
据悉, 苯乙烯是塑料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发生反应后生成聚苯乙烯,主要以气体形式通过呼吸道或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短时间接触高浓度苯乙烯可引起咳嗽、咽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时间接触可引起肺组织结构损害,从而易患肺炎、肺气肿等疾病。
环保专家董金狮教授介绍,有的企业为了给餐盒增白,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荧光增白剂,附着在产品表面,随着食品直接被送入人体中后,不像一般化学成分容易被分解,长期聚集在体内,荧光物质使细胞变异,存在潜在的致癌隐患。
据了解,1999年1月,国家有关部门明令限期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推广使用环保类型的产品。
“有毒餐具”除了本身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对环境还会造成严重污染,另外,餐具含油多、不易清洗以及清洗后的污水处理困难等问题,极易造成二次污染。美国环保局曾指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对人类健康、野生动物、水生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近几年,大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聚苯乙烯回收料与荧光增白剂进行生产。我国环保专家董金狮教授表示:使用聚苯乙烯回收料生产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不仅回收料来源难以控制,易携带病源、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回收的聚苯乙烯更易产生游离的苯乙烯单体,造成急性或慢性苯乙烯中毒。
业内专家表示,要想解决“有毒餐具”的问题,必须完善现有的回收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应妥善收集与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回收费用、切实落实回收率等在回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涉及的监管问题。
董教授告诉记者,“有毒餐具”至今仍一直存在有两个原因。一是餐饮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没有彻底取缔使用“有毒餐具”的行为,给“有毒餐具”留下了生存空间。(记者 杨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