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水产品走向市民的餐桌,我省渔业蓬勃发展。鱼是怎么养大的?生长的环境安不安全?带着这些疑问,10月中旬,记者在省渔业局的带领下,来到西安的大型养鱼场——位于长安区的东兴养鱼场。300亩的鱼塘旁边,只居住着王军一家。“我家是三代养鱼,从1985年开始养鱼,至今已有26年了,从养鱼的那一天起,就把家搬到了鱼塘边。”今年41岁的王军告诉记者,养鱼根本离不开人,稍一疏忽,整塘鱼就会在短时间内死去,全年的辛苦就白白流失了。因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每天夜晚需2小时巡逻一次。
据省渔业局的余东勤介绍,目前全西安市有800多个渔场,像王军这样全家几代上阵养鱼的还有许多。
11时,到了喂鱼吃饭的时间,当机械化的喂食机一开,平静的水面开始沸腾起来,鲤鱼、鲫鱼等几十几万尾鱼快速游动,翻滚着争相抢食。据现场的喂养人员介绍,一条鱼长成可食用的成鱼(1斤半大小)平均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需要经历4个成长期,每年春鱼产卵后变成水花,变成乌仔(蝌蚪大小),再到夏花(一厘米长),再长成成品鱼。在水花阶段要一天喂2次豆浆,从乌仔到夏花要喂10天鸡蛋黄增加营养,长成一厘米的夏花后一天需要喂4-5次。从乌仔长成夏花成活率只有50%,再从夏花长到成鱼又要损失20%,如果遇到鱼瘟或异常气候等情况,往往是全军覆没。
走向餐桌经过60次检测据了解,目前西安市场鱼的消费量为13-15万吨,西安本地产的只占市场供应的十分之一,因此政府出台多种优惠政策鼓励渔业发展。政府开通的鲜活农产品免费通道和农机补贴政策,正让广大养鱼人享受到真正的实惠。
“现在西安本地产的鱼质量全部过关,根本就不愁卖。”一同前往的西安市水务局渔政处处长李新平介绍说:“对我们本地产的鱼,渔政部门从水体到鱼本身,一年四季都随时保持安检监控,每个渔场每个星期都会有一次针对水产品的安全检查,进入市场时,还要车车必查,在零售市场还要随时抽检,算下来,一条鱼从出生到餐桌至少要经过60次的安检。”文/本报记者文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