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某蜂蜜生产企业高层微博爆出“蜂蜜市场八成是假蜜”的信息,此微博称“全国蜂蜜产量只有18万吨,每年出口8.2万吨。海关从来没有进口蜂蜜记录。可全国年销售蜂蜜50万吨。其中有40万吨是白糖加工而成”。一时间,蜂蜜企业人人自危,很多消费者表示对蜂蜜失去信心。而在上周四,卫生部出台了编号为GB14963-2011的蜂蜜新国标,新国标能否成为蜂蜜市场的“紧箍咒”?现在的蜂蜜市场到底真假几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八成假”不实
蜂蜜市场大局看好
记者来到乐天、物美等多家超市及专柜,看到种类繁多的蜂蜜及蜂产品满满当当地被摆在货架上,一些消费者正在选购。
就蜂蜜而言,产地来自北京、河北、东北、南京及江西的居多,价格也从十几元到七八十元不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秋冬是蜂蜜产品销售的旺季,这些天销量一直不错。”
记者采访了知名蜂蜜老号百花,百花蜂蜜总经理郭利军告诉记者,进入秋天后百花蜂蜜销售看好,并未受到影响。他还表示,传言中的数据严重不实,不能真实反映蜂蜜市场情况。“据中国蜂产品协会统计,全国蜂蜜产量在30余万吨,除出口外,一些糕点等食品企业也是购蜜大户,但并无散售内销的数据记录。”郭利军说,“国家监管、协会管理联合企业自律,蜂蜜市场的大趋势绝对是好的。”
新国标将产品标准升级为
食品安全标准
那么蜂蜜新国标有哪些变化呢?它的实施对蜂蜜市场有哪些影响呢?中国蜂蜜协会名誉副会长杨寒冰告诉记者,新国标GB14963-2011是食品安全标准,它取代了2006年实施、编号为GB18796-2005的产品标准,“标准更高了,是对蜂蜜市场的一个激励。”杨寒冰说。
据了解,与老标准相比,新国标的变化主要在于:增加了蜂蜜的定义,将原料要求改为蜜源要求,修改了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增加了污染物限量;兽、农药残留限量等。
此外,新国标还增加了“限糖令”。
百花总经理郭利军告诉记者,新标准的实施意味着国家对蜂蜜行业的要求更为严格。在这种标准下,一些规模小、质量差的作坊式蜂蜜企业将被驱逐出局,而对于有实力的规范企业而言,是对其技术及产品质量上的鞭策。
蜂蜜制品与蜂蜜相差较大
暂无国家标准
新国标规定了蜂蜜的含义,即“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融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而经过化学工艺加工或添加其他物质的只能称为“蜂蜜制品”,不能称为“蜂蜜”。也就是说,配料中只有纯蜂蜜一种物质的产品才能够被称为蜂蜜,此外添加任何物质,包括水果及中草药等提取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和其他添加剂等加工成的产品都不能叫蜂蜜,在名称上只允许叫做蜜膏、蜜汁等,不得以“蜜”作为名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蜂蜜制品的价格较纯蜂蜜要低出不少,很多消费者对蜂蜜及蜂蜜制品的区别尚不明确。如某品牌500g蜂蜜膏售价22.9元,而同等重量的蜂蜜则售38元。在乐购超市,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选购蜂蜜的消费者,他们均表示不清楚区别在哪,认为“摆在蜂蜜专柜的就是纯蜂蜜”。
对此专家提醒,蜂蜜制品须有“调制”字样,并以“蜂蜜膏”、“蜜汁”、“蜜乳”、“蜜浆”等作为名称,除比对名称外,仔细阅读配料表很重要。蜂蜜制品配料表中成分较多,不只纯蜂蜜一种。但专家指出“一些蜂蜜制品的配料表中含有蜂蜜、王浆、蜂花粉等优质成分,但其价格却比纯蜂蜜低,这不可信。”
老号蜂蜜企业如何做质检
为了解正规蜂蜜企业在加工流程中对质量的管控,记者近日走进了蜂蜜老字号百花。据企业内部人士介绍,百花在山东、青海、浙江、湖南、湖北及京郊怀柔、密云、房山等地均有蜜源基地,以养蜂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将蜂农组织起来,按规范、按标准、科学地饲养蜜蜂并产出蜂产品。公司收购的每批蜂蜜都要进行十多项指标的检测,保证蜂蜜的纯正品质。
在百花位于房山区的厂区有独立的品控部门与实验室。记者发现,被送到这里的原蜜都要经过三重检验才能出厂:入厂前,对蜜源的质量进行监控。“如果蜜源控制不好,那么工艺、设备多完善都是徒劳”郭利军说,“百花重视对蜜源的检验,将对质量控制推到了田间地头。”而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更为重要,郭利军说:“不仅要对生产时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掌控,近年来,百花还不断提高工艺、创新设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天然与营养。”在出厂前所有蜂蜜将被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完成国家要求各项指标的检测,蜂蜜才可出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