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2011年6月,西安大唐博相府的“陕西官府菜制作技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这是对陕西官府菜的肯定,是对为继承和发扬陕西官府菜作出贡献的人的肯定。在全国的范围里,官府菜又多了一项内容。因为,在此之前,当你打开网络,打开百度,搜索“官府菜”,你看到的是这样的内容:官府菜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孔府菜、东坡菜、云林菜、随园菜、谭家菜、段家菜,根本未提陕西官府菜。
当今时代,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现代人离开了网络将会不知所措。所以不论做什么,有什么疑问,你第一个会想到上网查询。
而今,因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陕西官府菜”在网络中也是榜上有名了,被更多的人知道了。更重要的是,此举意味着“陕西官府菜”作为陕西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被政府重视了,不论对陕菜还是陕西饮食文化都是一个促进。
官府菜又称官僚士大夫菜,是封建社会官宦之家所制的馔肴,包括一些出自豪门之家的名菜。多有讲究芳饪标奇庖膳穷水陆之珍的特点。汉郭况的官府有“琼厨金穴”之称。晋代石崇有“咄嗟即办”之品。唐韦陟府第有“郇公厨”之号;段文昌第中庖所称“炼珍堂”,外出行厨号“行珍馆”,韦巨源府第自制“烧尾宴食单”,宋张俊官邸一日可办二百余咱馔肴的筵席。明清之时,达官府第更是各有家厨,争相斗艳。
官府菜在规格上一般不得超过宫廷菜,而又与庶民菜有极大的差别。唐代黄升“日烹鹿肉三斤,自晨煮至日影下门西,则喜日:‘火候足矣!’如是者四十年。”贵族官僚之家生活奢侈,资金雄厚,原料丰厚,这是形成官府菜的重要条件之一。
官府菜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民厨师与品味家的结合。一道名菜的形成,离不开厨师,也离不开品味家。
历代封建王朝的许多官高禄厚的文武官员,极其讲究饮食,不惜重金聘请名厨,创造了许多传世的烹调技艺和名菜。如东坡肉,据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所创制的;宫保鸡,相传为清四川总督丁宝桢(官衔宫保)所喜食而得名。现在世面上名声最大的是北京的谭家菜和康乐南菜馆。
其实,追本溯源,官府菜的根应该在陕西,在西安。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是不容质疑的。可在人们的心中,在信息网络中却如止水,而不象北京等地的声名在外,如日中天。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有厨师的原因,有饭馆的原因,有管理者的原因等等,但从目前的状况看,还是陕西自己宣传不够。
说到宣传,不仅仅是在报纸等媒体上登个广告这么简单,是要全方位的:政府与民间合作、餐馆企业与媒体合作、媒体与文化机构合作、厨师与民俗专家合作等等,要打开想象之门,在做好餐饮的同时,努力挖掘餐饮背后的文化因素,才不辜负“汉、唐”之名。
此次申报的是“陕西官府菜制作技艺”,只算是陕菜中的冰山之一角,陕菜这片天地里,大有可为的事真的很多。陕菜传承至今,已积累了上千年,不论是制作技艺、菜的品种以及厨师人才的培养都是有着深厚的积淀,要发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如何推陈出新,如何继承与发扬,如何推广。说到这些,归根结底,人才的培养成为关键。
餐饮界传统的人才培养都是师傅带徒弟,尤其是象官府菜这样的高端菜制作技艺更是要如此。虽然现在也有烹饪学校,批量培养初级厨师人才,制作普通的菜肴应该没问题,但面对“陕西官府菜”恐怕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陕西官府菜”里面原很多绝活在学校是学不到的。有鉴于此,恢复官府菜的师徒传承就有了可行的理由。
大唐博相府的中国高级烹调技师、中央电视台“满汉全席”三届擂主、陕菜实力派大师郑新民决定在2011年10月份进行收徒仪式应该也是基于这个理由而作出的。
郑新民从厨40余年,对技术精益求精,为人谦虚谨慎,在中国烹坛享有盛誉,是陕西烹饪界公认的实力派烹饪大师。曾因一些原因一度隐退“厨坛”多年。2010年在陕菜振兴呼声高涨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郑新民复出,就任西安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技术顾问。并在当年将六位名厨正式收纳门下。
一年多来,陕西官府菜在郑大师与其弟子、陕西官府菜第四代传人郭国强的努力下做得风生水起,不仅将“陕西官府菜的制作技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而且在5月24日至6月10日,作为陕菜美食节台湾方面特别邀请的嘉宾,携陕西官府宴走进台湾,与陕西旅游饭店管理公司一起应邀参加在台湾的台北、新竹和高雄三市举办“陕西美食节”活动,将陕菜的精华展示给台湾人民。正宗陕菜让台湾同胞从传说走入现实,感受到陕西饮食文化的悠久、陕菜的精工细作,品味到正宗陕菜的味道。
试想如果没有对弟子郭国强培养,陕西官府菜会有这样辉煌的成绩吗?因此,将申遗成功与郑大师收徒两件事联系起来,是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的。问及郑大师收徒的标准,郑大师成竹在胸地说,很简单,一是要爱。爱陕菜,这个爱是那种谈恋爱的爱,是一种执着的爱,没有爱做不好陕菜;二是要直,人品要好,心理要成熟,而且不能有私心;三是要勤,人勤业才能精;四是要广,学识要广博。合乎这四点要求就可以成为我的徒弟。
人才不嫌少,只怕不够用,郑大师的所为是想让人们知道,还有一批人在关注陕菜,在努力做陕菜,在把陕菜推向全国、全世界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着。在此预祝郑大师的收徒仪式能圆满成功,也希望收徒这件事不仅仅只是个仪式,要有实际效果,要对陕菜的发扬光大有所推动。
“陕西官府菜”申报省级非物质遗产成功了,这只是个开始,摆在大唐博相府和郑、郭二位大师面前的任务会更艰巨,要做的事会更多,要把陕西官府菜做成精品,还须努力。起点高了,视野就广阔了,相信在不久的日子里,“陕西官府菜”会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