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记者到北京经营规模较大的金象大药房、白塔寺药店等采访,有人表示已经知道药监局首次在药品中查出塑化剂。尽量少用塑料容器放食品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微波炉加热时温度相当高,油脂性食品更会加速塑料的溶出。
|
塑化剂究竟有哪些危害?
塑化剂到底有没有毒性?
郝凤桐说,关于邻苯二甲酸酯实验研究的生物毒性,现代医学给出了肯定答案。然而,邻苯二甲酸酯急性毒性很低。我国学者通过饮水途径给小鼠摄入浓度分别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2000毫克/升的邻苯二甲酸酯历时60天,雌、雄小鼠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的脏器系数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异常。
郝凤桐说,迄今为止,人们对于邻苯二甲酸酯所致各种生物毒性的作用机制还缺乏透彻的认知。没有争议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毒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尽管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但是人们的实际接触远低于实验动物的接触剂量。
郝凤桐表示,塑化剂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主要取决于量的多少。动物代谢试验也证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两天之内就可自行排出体外。
从18日开始到19日上午,“药品、塑化剂”一直占据百度新闻热搜词第一位。在百度搜索中有1万余篇相关网页。有人提出疑问“我国部分饮料或食品中,比如酸奶里加增稠剂,这是不是塑化剂的一种?”。
“增稠剂与塑化剂不同,增稠剂就是让食品变粘稠,因此会更均匀、更不容易分层,部分增稠剂还可以让食品形成胶冻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说,正规的增稠剂是可溶性膳食纤维、明胶(肉皮冻的原料,属于胶原蛋白类)或淀粉、纤维素改性物,对人体完全无害。比如果胶,对健康还是有益的成分,能延缓血糖和血脂的上升。
如何远离塑化剂危害?
是否远离含塑化剂的食品、药品,就能远离塑化剂呢?
专家表示,邻苯二甲酸酯可以由塑料等物质中逐步转移到外环境,普遍存在于大气飘尘、河流和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目前许多国家的大气、湖泊、河流和土壤中也已经检测出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酯。
公众开始意识到,按照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完全躲开塑化剂几乎是不可能的。郝凤桐说,也没必要过度紧张,因为正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塑化剂并不会直接伤害人体。不妨简单生活,尽可能少接触可能含有塑化剂的塑料制品。
专家建议,为降低塑化剂的吸收,日常生活中要改变一些生活习惯。第一,在选用食品容器时,应当避免使用塑料材质,改用高质量的不锈钢、玻璃和陶瓷容器为主。第二,保存食品用的保鲜膜宜选择不添加塑化剂的PE材质,并避免将保鲜膜和食品一起高温加热,而且最好少用保鲜膜、塑料袋和耐油纸等包装和盛放食物。第三,尽量避免用塑料容器或塑料袋放热水、热汤、茶和咖啡等。第四,尽量少用塑料容器放食品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微波炉加热时温度相当高,油脂性食品更会加速塑料的溶出。
|
|
相关新闻 |
|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
|
|
|
热辣资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