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14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些蜂蜜产品不仅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还普遍添加由劣质大米甚至是陈米为原料制作的“果糠”以降低成本,可能对健康有害。而这样的蜂蜜竟然可以通过国家现有的质量检测。
此前据媒体报道,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油(俗称植物奶油)在国内几乎是被无节制地使用,反式脂肪酸已被科学证明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世界各国已纷纷对此进行限制。但由于植物奶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如果说单一种类的食品存在安全问题还可以用不吃的笨办法避开的话,那么面对植物奶油,消费者几乎是无路可逃。
蜂蜜是被广泛食用的保健食品,此前零星问题不断,这次的问题在多大范围内存在?业内人士称其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因为无从辨别,一些敏感的消费者恐怕又要采用“绝食”的方式来规避风险了。
一周之内,两项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被披露出来,消费者被折磨得疲惫不堪的神经又重重地挨了两下。
从牛奶到面包,从鲜肉到熟食,还有什么食品是可以放心吃的?如果消费者提出这样的疑问,应该不算虚夸或是矫情。
民以食为天,入口的东西不能作假,这是最最基本的私德规范和商业道德规范,古今中外无有例外,如今却被弃如敝屣。出现在镜头中的造假者,常常不见羞愧和不安,反倒坦然自若甚至洋洋得意。食品作假问题是如此普遍地存在,以至于不是某一个体伤害群体,而是社会个体或是群体之间互相伤害,都以为坑了别人,占了便宜,实际上也都在被人坑害,被人占便宜。食品安全本该是概率极低的偶发事件,如今却成了常态的群发事件。
就食品安全监管而言,对假劣食品的零包容本该是一条高压线,触碰即亡。但如今想象中的高压线却更像是一根橡皮绳,富于弹性且极易扭曲变形。问题食品像是蹦跳其间怡然自乐的小姑娘,风险不大,利益不小。以最新披露的植物奶油和蜂蜜中存在的问题为例,氢化油的使用在国内几乎没有标准,尽管国外一些国家已有成熟的规范,但我们的监管部门竟似浑然不觉;而问题蜂蜜竟然能顺利通过国家的检验标准。检验标准或是缺位,或是失于粗疏简陋,监管常是事后诸葛,惯于敷衍塞责。食品安全问题,竟常由媒体揭露;食品安全知识,竟多由媒体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