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记者又与这两名工人搭起讪来,在聊天中,其中一名中年男子很老实,说话也很实在,他说,他是名雇佣工,在这里干活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在聊天中,这位中年男子说,他作为老板临时雇佣的工人,起初干活的时候,面对这么多的废茶叶,他脑中也存满了疑问,询问这些废茶叶的用处。
老板一开始不愿意说,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板也渐渐告诉他关于废茶叶的一些“妙用”。男子说,其实看起来不起眼的废旧茶叶,用处还是很多,可以充枕头,泡海参上色,还可以泡茶叶蛋,可谓是宝贝。
“其实老板的很多茶叶是由固定客户来收购的,外地的不少人跟老板很熟,他们会以很高的价格收购,成吨运到外地。至于这些茶叶是干什么用我就不知道了,听说好像还可以再加工成廉价的茶,不过老板从来没有跟我提起过。”
小头目 废茶叶没有什么用处,这只是喂牛饲料
经过一天的了解,记者得知,这些看起来已经腐烂发霉的废茶叶在这些人眼中,俨然成了宝贝。在临近黄昏的时候,这里的人多了起来,记者估计小工口中的老板或许已经赶了过来,记者便决定与老板接触一下。
进行调查的另一名记者再次来到这条断头路,这次,记者是以购买为名,跟一位工人说,想与老板见面,一个干活小工指了指远处一名白衣中年男子,说他是这里的负责人,负责人微胖黝黑,同两名女子正在干活。
来到负责人身旁,他跟记者使了一个眼神,让记者到另外一个地方聊。在记者与他聊天的时候,这个负责人问记者是哪里人,为什么会要这些茶叶。记者顺便说,是有人看到这里晾晒茶叶,而记者的一个朋友在做茶叶生意,记者是帮朋友问的,主要看看他们的茶叶价格是否合适。
听到记者介绍后,负责人告诉记者说,其实,他也是被雇佣的,只是干得时间较长,所以老板一般有事都会向他说,面对废茶叶的价格,他说3块钱一斤出售。但是老板现在的客户很多,一般是不愿意跟陌生的人接触的。而说起这些茶叶的作用。这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他们的茶叶不是小工所说卖给那些翻新茶叶的人,而是卖给外地的饲料厂,加工成饲料,喂牛用的。
面对记者再次询问,这位负责人显得十分警惕。对于茶叶的用途,他的说法与小工截然相反,一个是给人用,一个是给牛用,到底谁的话是真的呢?记者决定继续进行蹲守调查。
通过初次的探访,记者发现关于这些废茶叶的疑点越来越多。为什么小工从老板口中得知的用途和那位“小头目”说的用途不一样呢?这些茶叶的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茶叶到底来自哪里?是如何运出来的?为何敢在这里明目张胆地晾晒?负责人和小工口中的客户是来自哪里?他们收购了这些茶叶之后,到底是干什么用的?面对这么多的疑点,记者继续展开探访……
探访第二天
发现这买卖规模不小,光雇的晒茶工就有十几个
由于在第一天的调查中,这些人的警惕性很高,而记者也多次与他们搭讪,如果继续停留在那里,这些人会生疑,于是记者暂时离开了这个地方,结束了第一天的调查。10月10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晾晒茶叶的地方,开始一天的蹲守。
蹲守 这些人分工明确,警惕性高
在记者调查的一天时间里,这里换了好几拨人。在整个上午,只有5名工人干活,他们各司其责。这5个人有2个人面孔跟昨天的不太一样,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记者在蹲守中发现,5个人中的两人专门负责翻茶叶,翻茶叶就是用脚和一些简单的工具。而另外3个人主要负责筛选已经干透的茶叶,并进行装袋。
整个上午,除了有路过的居民询问他们,他们中的那个小伙子会偶尔说几句话外,平时这些工人彼此间很少交流。
而到了下午3点多,那个穿白衣服的负责人又来了。而这里的工人也渐渐多了起来,记者数了一下,这个不大的场地上有15人在工作。而这15个人分工十分明确,人多,但显得十分有秩序。
这些人几人一组,开始了各自的工作。记者发现下午的工作比上午要繁忙一点,因为经过大半天的晾晒,许多茶叶都已经晾晒好了。
十几个人将这些茶叶装袋子,把晾晒完全的茶叶分类出来,装到墨绿色的麻袋包里面。装袋的时候,有人专门撑袋,有人专门装,装好之后,还有人专门对这些麻袋进行封口。
最后,封好口的麻袋,会有人搬运在一起,基本上是三四个袋子一堆。
这个时候,有一辆白色的小货车停在了装口袋的地方,上面又下来好几个人。
记者看到这个小货车的车厢十分脏,上面油迹斑斑,看样子经常运输一些腐烂肮脏的东西。车上的几个人也加入了装茶叶的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