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将北京两家使用不合格“打包”餐盒的著名餐馆告上了法庭,5月20日原告胜诉,被告被判餐盒价款的十倍赔偿。2010年6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工信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启动了为期5个月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专项整治行动。
本次专项整治主要针对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行为。据了解,针对一次性塑料餐盒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在我国尚属首次。如今,两个月的企业自查阶段已经结束。但就在整治阶段“承上启下”的当口,7月28日至8月2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对北京市海淀区彰化路、正福寺路和蓝靛厂南路沿线及周边共20家餐馆进行走访调查发现,除了北京楚天鸿酒家等5家餐馆使用的部分餐盒属于获证(QS)企业生产且质量合格的产品外,其余15家餐馆使用的12种不同型号的产品虽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产品上标注有生产许可证编号,但疑似不合格产品。
而且那5家使用了合格产品的餐馆,有的也还同时使用疑似不合格产品。所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如此断言:“可以说在20家饭店中真正使用质量有保证的只有两家,合格率只占15%,85%的餐馆使用的餐盒有安全隐患。”
按规定,专项整治在8月将进入全面检查阶段。其间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工商、食药监管部门将分别重点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企业、大型集贸市场和集中配餐单位进行检查。
企业自查已经结束,但真正使用有质量安全保证餐盒的餐馆,不说凤毛麟角,也是少之又少。这让人对这场史无前例的专项整治投以更多期待的目光,甚至开始对其最后的效果加以猜想。
基于调查及多年对一次性餐饮具市场状况的了解,北京市饮食行业协会、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等对此次专项整顿行动提出许多建议,其中包括执法人员应对使用劣质一次性餐饮具的餐馆依法进行严厉查处;应向餐饮企业索证索票,以便追溯餐盒来源;及时公开整顿行动结果,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完善举报投诉热线,保证举报通道畅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