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艺珺
“民以食为天”,在数字时代,厨房中也进行着革命。 “80后”们如果还捧着一本烹饪书进厨房,就太显“out”了。如今,国内各类菜谱网站正在兴起:豆果网、好豆网、菜婆婆、美味工厂、下厨房 普通人之间通过网站就可以交流烹饪心得,上传美食菜单并参与菜谱的评论,甚至还能修改别人的菜单。
记者近日获悉,国内美食菜谱网站“美食杰”已获得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的关注,但因该网站已有一定盈利能力,同时考虑现阶段目标而对已获风投的传闻予以否认。其实,饮食这个巨大的市场正在悄然开始挺进互联网,借助于互联网新兴的媒体形式和平台价值正逐渐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美食产业链。
经济危机让菜谱网站走红
如果你以为菜谱网站只是烹饪书籍的电子版,那么就错了。美食作为生活化互联网的一个基础服务和功能,在与社区化结合后不仅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和认可,同时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美食与社区,这两者的结合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产业链,而这个产业链有望带来巨大的价值。因为我们看到,在国内美食菜谱网站兴起之前,国外的“鼻祖”们早已在民间人气和资本市场上获得了双丰收。
日本一家美食社区网站Cookpad(cookpad.com) ,已于去年7月17日正式在东京证交所上市。而6月13日的最新消息称,Cookpad是目前最受欢迎的食谱网站之一,自去年上市发行以来,该公司现有市场资本额达到了惊人的3.7亿美元。此外,美国的美食菜谱网站allrecipes也已成功运营多年。
据悉,由前Amazon.com(亚马逊)的高管创建的Foodista.com可以让任何人修改菜谱,就是最大地发挥网络的优势,让所有人参与到菜谱的创作中来。可见,菜谱网站的魅力在于,它不只是“授之以渔”,同时还提供给网友们一个烹饪美食的交流平台,让成千上万的普通厨师可以创造出五花八门的菜肴。
目前,国外的美食菜谱网站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产业形式:以美食社区为基础,通过内容输出、电子商务、目标广告投放形成可持续的盈利形态,基于互联网美食产业也已达到数亿元的市场份额。
有意思的是,在前两年的经济危机的阴霾下,美国的美食菜谱网站却风靡起来。因为不少美国人减少了下馆子吃大餐的次数,更多选择自己在家做饭。这虽导致餐馆客流下降,却使一些以提供菜谱为主要内容的网站进一步走俏。其中,《读者文摘》杂志社旗下的“菜谱大全”网站月访问人次最高达730万,成为美国访问量最大的饮食类网站。该网站共计列出约25万种菜谱,其中约4.5万种通过了专业厨师的鉴定。另一家名为“我的菜谱”的网站,某月访问人次为290万,比上年同期翻了近一番。
相比较而言,美国更为走俏的菜谱网站多以大众化为特色,提供的不少菜谱相当实用,较好操作。据一些网站的运营者反映,用料成本相对便宜的菜谱近来尤其受欢迎,点击量升幅很大。此外,不少网站还积极引入社交网络功能,以便用户上传私房菜谱,交流烹饪经验及经济危机下过日子的省钱窍门等 这也是目前国内菜谱网站的格局模式。
国内跟风者比拼“菜色”诱人
从“出生”时间上来看,美食杰网站算得上是国内菜谱网站的开山斧。美食杰网站成立于2005年10月,是集菜谱、健康饮食知识、烹饪技巧、各地特色小吃、餐饮加盟为主的专业美食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目前该网站已收录数十万篇菜谱的制作方法,涉及全国各地菜系、特色小吃及世界各地美食。 2010年4月,该网站完成了第五次改版;接下来该网站将以菜谱产品为根,在此基础上加快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致力于打造中国优秀的美食分享平台。
除美食杰之外,国内众多还名不见经传的菜谱网站在一时间浮出水面。Cookpad的成功无疑对美食菜谱网站的推动起了明显的作用,国内一时间跟风模仿者众多。
比如一家名字颇具农家风味的“菜婆婆”网站,就定位于美食发现、分享、交流平台。菜婆婆网站创始人之一阿南表示:“网站创建之初大家仅是希望能提供一个很生活化的美食平台,贴近用户,当时并不知道有一家日本的网站Cook-pad,但去年下半年越来越多的人找到我们说我们是Cookpad中国版,并看好我们这个站。 ”
据了解,目前菜婆婆已经发展成国内互联网美食分享最大的网站之一,在用户黏性和原创内容上稍具优势。目前菜婆婆已经于今年初重新组建了新的团队,新的团队在互联网产品、运营方面都有很资深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据透露,从去年初至今已经有多家私募资金及风投与之接触联系。
无独有偶,国内另一家美食菜谱网厨吧网也正进行新一轮的调整。继夏季改版之后,厨吧网将继续以美食菜谱为基础,在网站、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的内容输出,构建网络、平媒、实体三位一体的立体平台,打破美食类网站仅仅是“菜谱+图片”的样式。完成后的厨吧网将具备网络社区、媒体推广、产品发布、公关策略等诸多功能。厨吧网力争通过此次改版,从众多美食社区中脱颖而出,目标是成为华语地区第一个与美食相关的综合媒体化平台。
此外,有别于传统的菜谱网站豆果网,则以WEB2.0的网站思路,第一次引入由用户上传菜谱与好友一同分享交流。这样的模式与国外美食网站思路非常接近,作为垂直社区自身的用户黏性高。同时,社区已经开始结合各类广告商做一些活动,吸引用户创造更优秀内容的同时,越来越多喜爱美食的用户,甚至是以前不做饭的用户,被影响来到社区成为活跃用户。
有统计显示,目前这些新一代美食社区网站,在短短一年时间就抢占了原有互联网美食网站40%的流量和用户群体,从而带热了国内的互联网美食市场。
盈利模式除了广告还有啥?
虽然国内本土的美食网站“小荷才露尖尖角”,但相比欧美和日韩的一些美食网站,它们还处于探索期。一方面传统美食网站的定位不够清晰,用户量很少;另一方面传统网站缺乏互动,内容质量粗糙难以形成用户黏性。但实际上,一些嗅觉灵敏的从业者,已经开始了默默的创新实验和耕耘。从今年开始,本土一批专注于美食社区的WEB2.0网站开始陆续崭露头角,引起互联网人士与业内的关注。
在国内竞相争夺“食客”的美食菜谱网站中,虽然看似经营和盈利模式雷同,不过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也都在努力探索“中国味”中的帮派菜系。菜婆婆网站表示,整个团队对盈利模式的考虑比较清晰,目前网站已经和多个品牌商在进行合作,因为本身美食类网站相比单一的社区更生活化,更容易落地,反而更加容易找到商业模式。网站已经成功做了一些整合营销的案例,效果非常好,国内几家知名厨具小家电以及餐饮调料已经陆续与菜婆婆达成合作意向,接下来将推出更多整合营销的活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美食社区网站的盈利更为灵活和多样也是助力这一市场成长的根本原因,目标广告的精准投放、内容的输入、电子商务的结合以及用户互动收费等等形式都可以方便结合在美食社区产品上。虽然目前在互联网搜索引擎带来了巨大的价值,但从长远看,垂直社区广告价值会逐步显现并逐步超越搜索广告。单以广告价值来看,社区有着高黏性和文化性,随着网站品牌的提升,更多的品牌广告主会对社区的品牌广告加以认可。随着这种认可程度的逐步提高,社区网站的广告价值必然会大为增强。同时引人注目的是,内容输出也是美食网站有别于其他产品的一个重要价值点,美国的bakespace.com上线半年多时间即推出以网站内容为主的美食菜谱畅销图书及相关制品。
另一方面,美食网站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也因产业的特性形成了天然的土壤。相比起交友社区、游戏社区,生活化最强的美食社区更容易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结合,这种虚拟的产业落地更有可能形成价值链。不过,现在来看国内的互联网美食社区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网站的营收并不高,国内虽然有从事美食社区化的网站,但都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而国外的知名美食网站也都开始进军国内市场,但不难想象随着社区文化逐步深入、美食网站品牌广告的认知度逐步加深,国内美食社区价值也将逐步显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