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6月12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针对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的数据,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3%是一条分界线,CPI超过3%表明通胀风险越来越高。他说,去年国家货币发行量很大,仅去年上半年新增信贷就高达7.37万亿元。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么大货币量出来后,肯定会在数个月后引发通胀风险。
但他也强调,政府当时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这么做是对的,成功遏制了经济下滑。现在CPI指数不断攀升,同时世界经济又有很多不确定性,这的确给我们出了个难题,国家应该在控制贷款总量和刺激经济之间找一个平衡。总体来看,3个百分点属适度通胀,在可控范围内,没必要过度恐慌。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蔡志洲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一次CPI水平达到两年来新高,主要是由于蔬菜价格上涨,而与粮食和猪肉相比,蔬菜价格的上涨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所以目前CPI的数字其实并不可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宿景祥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不能将现在CPI的上涨与以前发生的通货膨胀简单对比。以前中国人的收入低,而且收入有很大比重花在食品上。因此,那时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感受远比今天强烈得多。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11日对《环球时报》说,3.1%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不算严重问题,属于可控范围内,对这一数据不要大惊小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