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48分报道,炎炎盛夏到来、世界杯激情上演,啤酒市场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黄金季节。市场销售一片火爆,背后的资本角逐也是火热进行,历史两个多月的重庆啤酒股权转让的资本大战终于落幕。
昨天(11日),公司第一大股东——重啤集团已与嘉士伯香港有限公司签订了附生效条件的股权转让协议,准备向对方转让所持12.25%的重啤股权,金额共计23.85亿元。
嘉士伯是世界第四大酿酒集团,创立于1847年,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嘉士伯啤酒在中国的销售可以追溯到130年前。1876年,嘉士伯啤酒第一次出口到中国。
目前,该集团产品在全球150余个市场销售,2009年平均每天销售1.14亿瓶啤酒。嘉士伯一进入中国市场即布局西部,目前其在中国西部建立了十几个全资或合资的啤酒制造厂。通过一系列并购,嘉士伯占领了西南将近一半市场。目前,嘉士伯集团仅有13%的收入来自亚洲,而来自俄罗斯及东欧的收入占44%,西北欧占43%。
如果股权转让经有关部门批准通过,嘉士伯香港与其关联公司嘉士伯重庆有限公司将共同持有重庆啤酒29.71%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而重啤集团持有公司20%的股权,退居公司第二大股东。
当2010年4月有消息报出,重庆啤酒准备出让持有的5900余万股重庆啤酒国有股时,业界普遍的评价是“重庆啤酒的股价有些高估”,但微妙的事情就在于,明知股价被高估出售,依然有嘉士伯、华润雪花和百威英博三大啤酒商参与竞争。
环顾现在的中国啤酒市场,已经变成了外资角逐的战场。很多知名的外资啤酒企业,都在中国进行了广泛布局。其中,2009年一度传闻将收购青岛啤酒超过20%股份的朝日啤酒,目前除了拥有青岛啤酒19.94%的股份外,在中国国内注资啤酒企业也达6家,同时继续计划进行“潜伏式”扩张。
再加上荷兰英博控股雪津、参股珠江、金狮等啤酒品牌以后,外资对目前国资控股的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形成了逐步收缩式的布局。
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众多啤酒厂商争相参股重啤集团?外资渗透中国啤酒市场,是否会改变当前的市场格局?中国之声连线经济观察员马光远带来独家解读。
主持人:此次交易最后的股权转让价格为40.22元每股,比此前嘉士伯给出的26元每股要高出很多,甚至高于重庆啤酒目前二级市场37元每股的股价,是什么驱使嘉士伯做出天价收购?
马光远:此次收购被称为“天价收购”,但我觉得价格并不高。作为国内第六大啤酒生产商,重庆啤酒在西南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啤酒巨头收购国内啤酒生产商,不仅看中股价和成本,更看重的是在整个中国啤酒市场上的地位。这个地位的议价非常高。当年,英国收购雪津啤酒的时候,雪津啤酒没有上市,议价10倍,这在非上市公司股权收购中是最贵的一次,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一桶啤酒。收购方看重的恰恰是市场地位。
嘉士伯已经在重庆啤酒中做了布局,这次收购成为第一大股东以后,等于占领了西南的大半市场、80%重庆市场。这对布局西南战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如果股价较低、出价率较低,雪花啤酒和百威可能趁机进入。如果这两个品牌一旦进入,对嘉士伯可能会造成更重的打击。,收购价确实并不算“天价”。
主持人:重庆啤酒股份的出让,很顺利地让嘉士伯成为重庆啤酒的第一大股东,更有意味的是重庆市国资委设定的“外资持股不得超过25%”的政策红线或许被打破。在外资虎视眈眈地“关切”中国啤酒市场多年的情况下,重庆啤酒股权出售的“口子”撕开后,是否会就此引发中国啤酒市场格局的一些变化?
马光远:中国啤酒市场这几年基本呈现出外资围剿国内品牌的态势,从青岛啤酒被收购,到哈啤被收购,总的来讲,外资进入中国啤酒市场最大的路径是收购国内品牌。中国大品牌啤酒生产商,除了燕京啤酒,其他基本都有外资进入的痕迹。未来,世界啤酒市场最大的增长引擎仍然是中国市场、亚洲市场,所以对于外资来讲,嘉士伯可能不是最后一个进入的。未来中国市场对于洋品牌的吸引力应该更大。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食品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