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的“军备竞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今年3月2日,青岛啤酒宣布,出资1.74亿元,接手趵突泉啤酒的全部股权;而几乎同时,燕京啤酒公布2009年业绩,并宣布发债融资12亿元,用于北京等5个基地的60万吨产能扩张。
在这背后是国内啤酒行业三足鼎立的现状。2009年,华润啤酒占国内市场份额约20%,青岛啤酒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约14%,燕京啤酒则为12%。
数据显示:2009年,青岛啤酒产销近600万吨,燕京啤酒467万吨。一位接近青啤的人士表示,“2009年前三季度,华润雪花产销量710万吨,全年超过800万吨。在产销上已经将青啤、燕京抛下。”
华润雪花除了市场份额的上升,其高端产品的推出和成本规模效应亦使其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突破11亿元,同比增长78%。
华润雪花产销量、净利润的高速增长,对青啤、燕京形成了很大压力;而且外资百威英博产销量在500多万吨,与青啤、燕京的销量份额相差不大。因此,华润雪花、百威英博的前后围堵情势下,青啤与燕京则需要有更大的突破。
上述接近青啤的人士表示,“他们(青啤)现在感觉与华润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之前双方主要是产量上有差距,但是在盈利质量上青啤占优;现在华润不仅拉大产销量的差距,而且盈利能力与青啤几乎没有差距。青啤内部压力比较大,为了缩小差距,他们也将提高市场份额作为考核高管业绩的重要指标。”(本报综合)
啤酒行业的三方角力
相关阅读
沈阳日报讯 (记者孙明鑫)有读者反映,最近到一些饭店就餐碰到一种怪现象——饭店只经营一个品牌的啤酒,不喝拉倒。在铁西开海鲜店的沈先生揭开了这个谜底。5月31日,沈先生叹着气对记者说,雪花啤酒停止供货已半月有余,其原因有点儿“荒唐”,因为他经营了青岛啤酒。
“5月中旬,雪花啤酒片区负责人打电话通知我,如果继续销售青岛啤酒,便停止雪花啤酒的供货。如果停止青岛啤酒销售,双方签订协议后,雪花便可以像往常一样继续供货。”沈先生说,接到通知后,本想先观察几天,可没想到,雪花啤酒第二天就不给供货了。
雪花啤酒和青岛啤酒都是顾客喜爱的品牌,两者选一,实在难有取舍。为了保证海鲜店啤酒种类齐全,雪花啤酒停供后,沈先生四处寻找货源,无奈之下,只得多花钱从附近一家超市进货。“雪花啤酒的正常供货价是39元/箱,扣除返点等优惠,最后折合在33元/箱左右。我现在从超市进货价为37.2元/箱,一箱比正常进货价贵三四元钱。”沈先生说。
遭遇断供的并非沈先生一家饭店。据沈先生介绍,在他附近十余家饭店里,便有两三家饭店被雪花啤酒断供了,在其他地区也有此类情况出现,饭店经营者对这种销售方式颇为厌烦。“进饭店的消费者有消费权,想喝什么啤酒自己说了算,我们不能只卖一种啊。雪花和青岛两者选一,我们做小本生意的很为难,顾客很容易因为没有自己爱喝的啤酒而选择其他饭店。啤酒销售商不应该限制我们的经营品种。”铁西一家串店的老板对记者说。
断供的出现缘于雪花啤酒与青岛啤酒两大啤酒巨头对终端销售市场的争夺。业内人士讲,首先挑起战火的是青岛啤酒。进入夏季之初,青岛啤酒推出了“进百箱送30箱”的优惠。消息一出,引发雪花啤酒关注,于是他们见招拆招,打出“有他没我”的战术,即雪花和青岛两样啤酒只能选择其一,而且对专卖雪花啤酒的销售商增加每箱返现的优惠。见雪花啤酒如此打法,青岛啤酒再次推出更加诱人的“买一送一”优惠,即进百箱青岛啤酒再送百箱。于是,便上演了两巨头“有他没我”的大战。
业内人士介绍,啤酒巨头竞争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夏季销售旺季。今年竞争的战场主要是中低端市场,包括商超、小卖部、烟酒店、小饭店等,且如此的低价优惠与“垄断”销售为以前所没有。业内人士认为,适当的市场竞争是件好事,有利于产业升级,但恶意的市场竞争必将是两败俱伤。
|
|
相关新闻 |
|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
|
|
|
热辣资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