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重新制订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成为共识。
2008年12月,卫生部牵头成立协调小组,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整合完善。协调小组各部门推荐了近70名专家组成专家组,组长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食品与营养所副所长王竹天担任。王竹天介绍,协调小组负责议定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专家组负责提出乳品安全标准。
■ 疑点
标准起草单位未公布
2010年2月,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召开各分委员会会议,审查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经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了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于3月26日由卫生部批准公布。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先后四次参加上述标准的讨论会。根据他的回忆:“前几次参会人数都接近百人,相关部委、奶协、知名乳品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有代表参加。”对于参会代表的比例,三次参加讨论的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有些看法:“1/3参会代表来自外资企业。”
至于具体起草单位和个人,在2010年公布的生乳、灭菌乳等乳品标准及政府公告中,并没有具体介绍。
关键标准最后“翻盘”
回忆起新国标制订过程,魏荣禄颇为遗憾:“我至今也没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何会被推翻?”
与魏荣禄同样困惑的,还有曾寿瀛。2009年5月,曾寿瀛开始介入乳品新标准制订,“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他说,“我仅参与了中后期的几次会议。最后阶段是如何操作,送审稿关键性标准为何翻盘,我不太清楚。”
上述专家所说的“关键性标准”,即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2009年8月19日,魏荣禄最后一次参加乳品标准讨论会议,“这次会议,没有看到企业代表”。在几位奶业专家的力主下,每克生乳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生乳蛋白质不低于2.95克的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最终送审稿。此后,曾、魏就没有再介入乳品订标工作。但2010年3月正式公布的方案,菌落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降低到2.8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