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到2010年,全球人已经多吃了3000万吨糖。就在大家迷恋着“糖”所带来的甜美口感时,肥胖、糖尿病、心肌梗死,甚至骨折等和“糖”有关的疾病也悄悄地席卷了全世界。
“人对糖果的需求是一种本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强化办公室主任陈君石教授说,而“限糖”并不代表不吃糖,而是“会吃糖、管理好你该吃多少糖。”也有人呼吁,在限糖上,政府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首先应该做出行动。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专家们指出,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法远离“高糖”的危害:
1.糖和油不要一起吃。陈君石说,导致肥胖的唯一原因,是吃进去的能量大于支出的能量。糖和油都是含能量特别高的食物,如果一起吃,很容易导致收入大于支出。
2.水果要选不太熟的。成熟度越高的水果含糖也越多,而成熟度稍低的水果不但含糖少,里面具有保健价值的营养成分还更丰富。
3.白粥米饭配芹菜香干。白粥、白米饭等都属于上升血糖速度快的食物,吃时一定要配一些膳食纤维多、蛋白质丰富的小菜,比如芹菜拌香干。土豆或芋头等淀粉含量高的蔬菜,尽量别蒸着吃,要切成丝炒着吃,以抑制血糖上升。
4.喝饮料加奶别加糖。台湾的一项实验表明,一杯500毫升的奶茶中含有50克糖。中国营养联盟副秘书长王旭峰指出,一般100毫升甜饮料中含糖12~13克。如果实在想喝,可以在红茶等饮料中加点鲜奶。
5.自己做做“减糖训练”。王旭峰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特别喜欢吃甜食,会慢慢不习惯吃天然食物,他长大后吃加工食品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有意识地从每周一次减糖餐或者减糖食物开始,增加到每日少吃一种含糖食物,几个月后,口味就会变淡。用水果、低脂牛奶和酸奶来代替甜食,或者用蜂蜜和果汁代替糖,都可以使糖的摄入量减少一半。
过多含糖饮料增加糖尿病风险
英国血压协会主席今年3月对全世界的人发出警告:过多的甜饮料是“棺材盖儿上的一枚钉子”。每天只要喝超过355毫升的甜果汁或碳酸饮料,就会给血管“加压”。每多喝一罐甜饮料,舒张压会高出正常值1.6毫米汞柱,收缩压高出0.8毫米汞柱。美国研究也显示,每天一罐含糖饮料,每年体重将增加约7公斤,糖尿病的风险翻番。
在以西餐为主、肥胖症已经蔓延的发达国家,人们吃糖的习惯最为突出。德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德国人近60%的食品为高糖食品,这导致德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达750万,“体重超标”的人占51%。日本人的饮食习惯本来非常健康,但近年来,大街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欧美快餐店,里面的甜食让患上糖尿病、高血脂、心肌梗死、心血管障碍等疾病的日本人越来越多。
2008年,有调查显示,每个中国人在这一年里吃下了19.6公斤的糖,相当于每天吃了50克糖。除了食糖、巧克力、糖块等以外,甜饮料以及很多无味,甚至酸的、咸的食物里所含有的“隐形糖”,是造成糖摄入量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举例,雪饼、虾条等膨化食品和核桃粉、芝麻糊等速溶糊是加工食品中最大的“隐形糖”藏匿者。国家高级烹调师、山东首席烹调技师张亮告诉记者,餐馆里一份红烧肉含糖40-50克,无锡排骨含糖75克,红烧鱼、鱼香肉丝等含糖25-30克……再加上水果、话梅、酸奶、面包等食物中的糖,让我们不知不觉中就吃了过量的糖。虽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天50克糖已经是普通人摄入的上限,但1罐可乐就含糖约37克。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多种“限糖”措施。4月11日,美国波士顿市长托马斯·梅尼诺宣布:凡是和市政府有关的机构及其组织的活动中,都不许销售、提供含糖饮料;只要归市政府管理的建筑,就不让含糖饮料做广告;政府经费,一分钱都不能花在购买含糖饮料上。德国和美国一样,也从政府部门开始打击含糖饮料;此外,还规定不能针对12岁以下儿童做糖果广告。英国政府则直接要求,把含糖食物都做得越小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