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西安市民来说,记忆深处的“钟楼小奶糕”情结会随着这样的天气浮上心头。可西安的刘先生日前连续跑了好几个冷饮摊点,就是没有找到“钟楼小奶糕”,颇有些怅然若失。“钟楼小奶糕”到底怎么了?西安本土的冷饮品牌正在遭遇怎样的危机?
2010年7月28日,西安钟楼附近的“钟楼小奶糕”很受欢迎 本报资料照片 记者 赵航 摄
5月初的西安已俨然盛夏,灼热逼人。
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西安市民来说,记忆深处的“钟楼小奶糕”情结会随着这样的天气浮上心头。可西安的刘先生日前连续跑了好几个冷饮摊点,就是没有找到“钟楼小奶糕”,颇有些怅然若失。“钟楼小奶糕”到底怎么了?西安本土的冷饮品牌正在遭遇怎样的危机?
34个品种只剩1个“小奶糕”
一度被“误认”停产
说起小奶糕,而今来看或许并不起眼,但这个于上世纪80年代末推出并在钟楼地段销售,被昵称“钟楼小奶糕”的小玩意儿,可是十几年来最受古城市民欢迎的冷饮之一。不过,曾经的“钟楼小奶糕”如今已是风光不再,甚至很难在市面上找到它的踪迹。据介绍,萎缩最严重的时候,年产值仅300多万,而且萎缩的不只是市场,“我们曾经有34个不同的品种,而今只剩下小奶糕一个产品了。”西安钟楼冷饮食品公司的一位员工惋惜地说道。“前几年因某种原因钟楼小奶糕承包给了私人,导致销售滑落,又因投入较大取消了在钟楼盘道附近的销售点,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错觉,钟楼小奶糕停产了。”西安钟楼冷饮食品公司副总经理罗世民介绍道。
试生产期间日产75000支
而今重在恢复元气
带着不少市民的疑问,记者日前走进西安市半坡路45号的西安钟楼冷饮食品公司。<<<<<<钟楼小奶糕重新生产 将在主要路段设销售点
一股带有寒意的奶香味扑鼻而来,弥漫在空气中。冷气十足的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据西安钟楼冷饮食品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方永胜介绍,厂里4月23日开始试生产今年夏季的“钟楼小奶糕”,一天只生产1500箱,一箱是50支。“不好意思,我们现在是试生产,货比较少,稍等几天吧。”罗世民对电话那头不停地说着好话。罗世民一边忙着重新打通曾中断的销售网络,一边忙于向暂时拿不到货而“兴师问罪”的经销商解释。
据罗世民告诉记者,今年销售思路以批发为主,主打城区,通过送冰柜的方式占领市场,同时培育超市、便利店等市场,并打算重新开发外地及周边郊区市场。“今年可以说是打底子的一年,重在恢复元气。不求量,先占领一定份额再说。”
“我们今年还推出了新品种。”罗世民称,今年厂里分别推出5角钱和1元钱两个不同品种,前者主打周边,后者针对市内,明年还打算再引进一条花色线,尝试将产品多样化。
年产值曾达800多万
缘何只“剩下”一个品牌
尽管现在看上去有点窘迫,但小小的“钟楼小奶糕”,也曾有过辉煌时刻。“厂里最红火的时候,一天能生产7400箱,一箱50支。”钟楼冷饮食品公司副总经理方永胜告诉记者,“当时年产值曾达到800多万,这对于一个60人左右的小企业来说,实属不易。”
鼎盛时期的“钟楼小奶糕”还一度打入全国市场。据罗世民介绍,2001年下半年已经打入杭州、广州、武汉、南昌、长沙等地。
曾风靡了几十年的“钟楼小奶糕”,缘何在这几年没了踪影?
除了上述承包给私人出现经营、销售问题外,“几次拆迁对我们影响太大了。”方永胜告诉记者,“搬迁、重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外来品牌实力雄厚,就免费提供冰柜抢占市场这一项,咱们本土冷饮企业就不大能比得了。”一位王姓冷饮摊主说道。事实上,面对外来品牌强势入侵,本土品牌自身不足也迅速暴露,比如产品种类单一,没有创新等等。
体制、观念、资金等等,或许都是问题,不过,值得思考的仍在于“钟楼小奶糕”自身的变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除了规模可能大了一点之外,我们几乎没有改变。”一位钟楼冷饮的相关人士或许道出了危机的根本,而这或许也正是西安本土冷饮品牌整体需要反思的问题。
专家分析
改制或许才能“长大”
对于“钟楼小奶糕”而言,在很多人看来,吃的并不是滋味而是一种回忆,但这种回忆能否带来“钟楼小奶糕”的振兴?
“尽管钟楼小奶糕具有成本传播优势,但是在品牌发展方面,仍要不断地传递出新意,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市场研究和细分,给老品牌赋予文化、时尚等内涵。”西安交大营销学教授郝渊晓如此支招,包括“钟楼小奶糕”在内的西安本土冷饮品牌,还可以考虑在相关行业方面进行适当的延伸。此外,也应当尝试更多的横向联合,比如“钟楼小奶糕”如果和“银桥牛奶”适度合作,是否在和伊利、蒙牛等的竞争中,能够增强自身实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杜跃平表示,“钟楼小奶糕应该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应该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创新,产权不改制就不会引进新的资本;其次是在产品上创新,要在保留小奶糕等风格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第三是市场的创新,这需要新的品牌推广。”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韩博强 刘雪涛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