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粮食生产
独家调查◎之二
为扶持粮食生产,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惠农政策,但本报记者调查后发现,面对不断飙升的工价、农资生产价格和灾害性天气,粮农的比较收益仍在下降。各地粮农开始弃耕外出打工,或者转种经济作物,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隐忧。
如何破解国内粮食生产困境,已成当务之急。
隐忧篇
承包70亩地四年未赚1分钱
种了三年小麦、连续亏损三年后,在河南省鹿邑县承包了70亩农田的吴文华终于开始动摇了,今年他留出了几亩地做实验,分别栽种上了葡萄、大葱,“现在看来葡萄收成不错,”吴文华说,“如果可以的话,今年小麦收割后就缩减种植小麦的数量,改种葡萄。”
4年间,吴文华算下来支付当地农户土地承包费和工时费高达35万元,他也每天在地里劳作,但基本上未能赚到一分钱。“给当地农民义务打工了4年。”吴文华自嘲地笑道。
“个体农户种植一亩小麦的成本是415元,而我们承包户除了土地租金外,种植成本是450元,”吴文华说,“以前我也觉得规模化种植的成本肯定低于个体农户,可事实上恰好相反。”
农田改作他用比比皆是
记者昨天在吴文华承包的土地里看到,有几亩地已经变成了塑料大棚,里面种上了葡萄。“从今年开始,我要改变单一种植粮食,”吴文华说,“推广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否则就不租地了。”
据了解,种植葡萄第一年的投入是建塑料大棚,每亩地的成本是4000元,从第二年开始,塑料大棚建成后每年的后续成本投入在1500~2000元左右,而每亩地每年的收入大约在5000元左右,“这样每亩地第一年能赚1000元,从第二年开始每亩地能赚3000元。”
但葡萄很难大规模推广种植,“种植太多的话,会把葡萄的市场价格给砸下来,”吴文华说,“除了葡萄外,我还计划种植一些大葱等经济作物。”
记者在豫东一带看到,跟吴文华一样,超过80%的农田承包户,在承包了土地后都不再种植粮食,转而种植一些经济作物。
一些个体农户也有放弃种植粮食的苗头,在豫东贾滩乡烟叶站附近的几十亩耕地,已经全部被种上了烟叶,“烟叶是经济作物,每亩地大概有几千元的收成,”一村民告诉本报记者,“相比小麦只有几百元的收成,当地农户肯定更愿意种植烟叶。”
记者近几日连续走访安徽、河南等地,发现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并没有随着国家粮食补贴的提高而提高,“种粮不赚钱”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共识。正是如此,农田被改作他用的比比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