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分级的标准尚未确定,且具体执行过程中增加了环节与成本,尽管初衷是为了好菜卖上好价钱的蔬菜分级销售恐将无端拉高销售成本。商务部近日印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农产品流通标准的通知》,明确表示黄瓜、马铃薯、番茄、青椒、洋葱、豇豆、冬瓜等七种蔬菜将实行分级上市。
何为分级上市,商务部并未给出明确界定,但农业部此前公布的蔬菜“卖相”等级曾注明每一种蔬菜原则根据新鲜程度、颜色、形状的好坏程度分为特等、一等和二等三个级别;在规格方面,原则上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但不涉及安全、营养等内在质量技术指标。“商务部的这个分级应该会在农业部此前的分级基础上更为细化,更注重质量的占比。”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未来的蔬菜分级可能包括:有机蔬菜-绿色蔬菜-未经认定的无公害蔬菜-普通蔬菜,而每一种蔬菜中,每一级蔬菜又会依据质量高低、新鲜程度、外在表象进行等级细分,不同等级的蔬菜以不同的包装、标签等予以明确区分。
农产品流通标准的实施,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流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然而,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却指出,由于我国对蔬菜等级并无清晰的界定,表面看起来普通蔬菜无异于高等级有机蔬菜,单纯因价格原因被放弃,导致有价无市;其次,由于认定本身增加的环节,蔬菜分级销售可能会使蔬菜成本上涨,销售价格大幅提高。“如果流通标准化的建设最终带来成本的提高和效益的降低,将有违制度初衷。”洪涛建议,各地负责标准化建设的单位应敦促农业尽快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改革,更多投入科技力量增加蔬菜产量,降低成本,生产消费者能够“买得起”和“放心买”的蔬菜。(记者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