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小爱吃醋,每天几乎无醋不欢,这种特殊的饮食习惯给了她又细又白的好肌肤;她还喜欢唱K,特别是当压力大时,约上一同事或好友去K歌房飙歌,被她视作舒肝解郁,让身心“吐旧纳新”的“灵招”,心情舒畅,气血流通,疾病远离自然;而日常锻炼她则迷上了“八段锦”,简简单单的八个动作,认认真真做下来,着实使人心旷神怡,舒筋通脉,效果同样不可小觑。
名医档案
林丽珠,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博导,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教研室主任,大肿瘤科主任,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负责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20余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
名医语录
●醋除了最广为人知的“开胃消滞”作用之外,还有助于扩张血管,预防心血管病;而对女性来说,因它所含的醋酸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也有一定的护肤美容效果。
●选一首自己熟悉喜爱的老歌,或低声浅唱,或引吭抒怀,把积压在身体里的各种压力尽情地宣泄出来,不但有助于舒肝解郁,而且可使气血流通少生病。
●练习“八段锦”要循序渐进,刚学时可注重“调身”,即动作本身;而后逐渐学会调节呼吸,即内在的“调息”;到了最高层次,则是所谓的“调心”,使心神趋于静虚的状态。
养生心得
饮食:崇尚少盐多醋
“我从小吃东西就习惯‘少盐多醋’,而且几乎每天无醋不欢。”林丽珠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吃醋’的妒忌心理不健康,但吃醋的好习惯却让我的身体获益匪浅。”
她家的厨房里有各种各样的醋:山西的老陈醋、镇江的香醋、致美斋的米醋、苹果醋……那么多高高低低的瓶瓶罐罐里,虽然装的都是醋,但吃起来却有不少讲究:山西老陈醋醇而不涩,除了用来煮菜调味之外,吃面条、饺子适当放一些,既解腻又爽口;镇江香醋味香微甜,拌凉菜最合适了;而吃海鲜时,致美斋的米醋则是必不可少的提鲜去腥剂,还兼能消毒杀菌;平时下馆子或在家里吃多了点肉,则会喝点苹果醋或梨醋一类的饮料来消滞。
小时候是不自觉地喜欢喝醋,时长日久,林丽珠才慢慢领悟出它的好处来。如今,虽近知天命之年,生活和工作都很忙,少有时间悉心保养,但她的皮肤却出奇的细白,这与她喜欢吃醋不无关系。她解释说:“自古‘五味调和醋为先’,醋不但是公认的调味‘高手’,更具有多种保健功效。除了最广为人知的‘开胃消滞’作用之外,还有助于扩张血管,预防心血管病;而对女性来说,因它所含的醋酸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也有一定的护肤美容效果。”
“即使你喜欢吃醋,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吃。”林丽珠提醒说,醋作为调味品或功能饮料,平时也不能过量喝,以致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反而伤胃。而在服用抗生素或是一些解表发汗的中药时,就不宜吃醋。
减压: 歌房飙歌 舒肝解郁
作为肿瘤教研室和大肿瘤科的主任,除了教学、科研、看病之外,每天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需要处理,工作压力是常人的好几倍,加上现在医患关系紧张,遇到棘手问题甚至受委屈是常有的事。要在工作中保持一以贯之的豁达平和的心态,就必须及时释放压力、清理负面情绪。而林丽珠的减压办法很新潮——到K歌房飙歌。
“说实在的,我的歌唱得并不好听,但遇到压力大时,我就会约上同事或朋友去唱卡拉OK,因为我发现用这种方式减压很有效。”林丽珠分析说,在唱歌的过程中,整个身心犹如吐旧纳新:“选一首自己熟悉喜爱的老歌,或低声浅唱或引吭抒怀,把积压在身体里的各种压力尽情地宣泄开来,不但有助于舒肝解郁,换回轻松和愉悦的好心情,而且可使气血流通少生病。”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增进与同事和朋友的互动,使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更融洽,使大家在工作中配合起来更默契。
运动: “八段锦”行气血通经脉
林丽珠实在太忙,虽然喜欢打羽毛球和乒乓球,但日常做得更多的运动却是“八段锦”。她介绍说,“八段锦”练习时无需器械,更无需太大的场地,而且比太极更简单易学。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林丽珠介绍说,这前四个动作是以防病治病为主,针对三焦(上焦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指肝肾)及所谓“五劳”(指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七伤”(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的损伤)的调理。
“后四个动作分别是: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则以强身为主。”林丽珠告诉记者,刚开始练习时,她每个动作做八到十次,后来随着对动作要领的熟悉和领悟进一步加深,又加了一倍,但一套动作做完也只需十几二十分钟,对于没时间的人来说,“八段锦”是很好的保健操。
“不过,在练习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刚学时可注重‘调身’的动作;而后逐渐学会调节呼吸、进一步放松身体,即内在的‘调息’;到了最高层次,则是所谓的‘调心’,使心神趋于静虚的状态。”林丽珠称,这套操行气血通经脉的效果的确比较显著,至少每次做完都会觉得神清气爽。
名医忠告 :治病讲究 “药物经济学”
“我每天都要接触很多肿瘤患者,他们及其家人最关心的是用什么药治最好。”林丽珠指出,许多患者因此走进了一个误区:追新药、追贵药。有经济能力的家庭还能支撑得住,经济能力不够的则更容易就此“因病返贫”。因此,她经常耐心地跟病人讲:要考虑“药物经济学”。
“这个词许多普通人听起来都会觉得生僻,说白了就是治疗成本跟效果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患者本身的经济能力,以有限的钱换取更好的效果。”林丽珠说:“治肿瘤的药物很多,现代医学发展得最快的是靶向治疗,这类药物每天吃一颗,价格从500~2000元不等,一个疗程下来普通的都要花十几万元,但只对少数的一部分人有效。经济实力强的人倒还罢了,如果负担不起,不但后续的治疗难以为继,一家人的生活也受到影响,心情不好,反过来作用于病人,更是恶性循环。”
“因此,对于具体的某个病人,只能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案,除了疗效,还得考虑性价比。”林丽珠强调说。 (记者:翁淑贤通讯员:方宁、张秋霞摄影:陈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