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在对蘑菇进行检测
小学生调查蘑菇被荧光剂污染事件引关注 工商部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其调查不具科学性。
“我的试验方法是科学的,而且我的调查报告里从没出现过‘九成’这个说法。”昨晚,北京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接受记者采访,首次对“九成鲜蘑被漂白”以及工商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的其调查不具科学性的说法进行回应。
■回应媒体:
“九成鲜蘑被漂白”说法有误
这两天,张皓已经成为学校里的名人,媒体、网络对于他独立完成的《荧光增白剂在食用菌中存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进行了很多报道。
昨晚8点,张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媒体现在传得最多的是‘九成蘑菇被漂白’,可我的试验报告里根本没有这个结论。”张皓说,通过半年多的调查实验,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鲜食用菌不同程度地使用过荧光增白剂浸泡”,以及“部分包装材料上残留的荧光增白剂较严重,沾染到食用菌上”等六条。
■回应工商:
试验方法是科学的
“我看到昨天有媒体报道称工商部门说我的试验和调查结果不具有科学性,我感觉有点儿委屈,我的试验方法是科学的。”张皓说,他的试验是根据四川省公布的地方标准DB51/T907-2009《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进行的,之所以根据这个标准,是因为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荧光增白剂的相关食品安全检测的国家标准。
“在试验中不足的是我只是一个小学生,不能像大的研究机构那样大批量购买试验样品,但我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16种不同的样品进行检测,提醒人们关注食用菌被荧光增白剂污染这个现象。”张皓说,通过这几天媒体的报道,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食用菌受污染的事实,这也是他进行检测的初衷。
■关于试验:
研究过程历时半年
张皓说,最早提出蘑菇被荧光增白剂污染的疑问,是一次和妈妈在烧烤店吃饭,妈妈不让他点最爱吃的烤蘑菇,说很多蘑菇是被荧光增白剂泡过的,对人体有害。“我特别想知道到底是不是这样,妈妈就鼓励我自己调查一下。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刘建华老师,她指导我查阅资料和做开题报告,后来父母帮我联系了农大的专家和实验室。”
试验开始后,张皓和妈妈用了两天时间,开车去了5家超市、菜市场和批发市场,花了200多元买了16种食用菌样品。“我买的食用菌有金针菇、草菇、平菇、香菇等等,都是经过调查人们平时食用率较高的食用菌。”张皓说。
每次进行研究试验都需要用课余时间来做,在这期间,张皓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试验上。在实验室里,张皓也经历了不少小“坎坷”,但这些都为他带来收获。“因为要借用农大的实验室,我的试验计划一天完成,但是家人前一天出去玩用了照相机,我在试验前也没检查相机的电量,做到一半相机就没电了。这个低级错误,使一天的试验分为了两天做。”张皓说,他平时就有丢三落四的缺点,这次又给了他一个教训,以后做事情要细致,事前要把问题想全面。
■家长担忧:
过多关注会否带来负面影响
这几天,张皓的妈妈王女士一直在回避媒体对她的询问。“我不想这件事为张皓带来负面影响,打击他科学研究的热情,所以在和他交流这件事的时候,我们一直给孩子传达正面的信息,告诉他大人的关注说明他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王女士说,张皓从小就对自然界和科学有很大的热情,“当他一出现研究精神的小火苗时,我们就对他的每一个想法进行鼓励,尽可能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现在,张皓即将面临小升初,他的精力将更多地投入学习。“但是无论什么时候,他有好的想法我们都会鼓励他,让他自己去实现。”
■老师提醒:
希望社会客观对待孩子的研究
作为张皓的辅导老师,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刘建华老师一直在为张皓的调查研究提供各种帮助。“孩子的出发点是从试验、研究中体会科学的魅力,从而喜爱科学、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刘老师说,“希望社会客观对待孩子的调查研究报告,并多关注孩子的科研精神,鼓励他们继续钻研下去。”
》》》》进入论坛参与讨论
|
|
相关新闻 |
|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
|
|
|
热辣资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