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纷争20多年 各自为战几经波折
主持人:还是没有说明白一个问题,咱们先把杜康跑到山西造醋的兄弟放下不说,河南造酒的兄弟,老大哥在陕西造,弟弟在河南造,都造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打这样的一场官司,为什么要争这个品牌的商标权呢?意义何在。
张红军:说起这个事还要从72年以前开始。72年以前河南、陕西都有相应的杜康老作坊,陕西杜康最宏伟的时候大唐时期杜康镇就有300多个作坊,在秦朝的时候包括乾隆48年的时候,出土的记载都是规模相当大的。到了72年的时候,日本首相第一次访华,日本对中国的三国文化了解很多,尤其是对曹操的诗,这个日本对秦文化也情有独钟,大唐时期日本人访大唐的时候,在大明宫里面也有记载,对杜康文化了解的非常清楚,日本首相过来就要喝杜康酒,当时周恩来就题字“复兴杜康为国争光”,这是1972年题的。
在周恩来的倡导下,把过去的老作坊改为规模型的酒厂,陕西叫陕西杜康酒厂,河南的叫河南杜康酒厂,从72年以后两家开始口舌之战,河南说它是正宗的,陕西说陕西是正宗的,随着口舌之战,我们国家在83年就开始商标实行注册制,陕西跟河南在同一天递交了商标注册证。当时是三家,河南有两家,加上我们是三家,这三家是谁都不认识谁,各自为战,形成了杜康三国之争。从那儿开始争,一直争执不下,在争执过程中河南省政府、洛阳市政府,加上陕西省政府,过去叫渭南地区地委,这三家杜康三家的领导多次齐聚北京争执不下。在争执不下的过程中,国家协调出台了一个举动,一家注册三家共享。为什么共享呢?这个商标不是你们三家任何一个人的,大家先共享使用十年。
主持人:当时是八几年?
张红军:好像是83年85年同意注册。
主持人:那时候三家一块儿用,但用完十年可就麻烦了。
张红军:当时协调这个的时候,我记得徐副省长也参与了。
主持人:就是各省的领导都参与了。
张红军:省长在第二拨也参与了,过去也听他们说了一个笑话,说是陕西人比较实在,一去打官司,过去是用牛拉车,上面装的是出土的文物,关于杜康的记载的文物、石碑、酒具、历史记载的书,一拉就是一大车。
主持人:拉的是证据。
张红军:拉的是证据,而人家拉的全是礼品,这是说笑话的。
主持人:我们先把共用十年这一块儿的问题放一放,有同样一个商标大家都可以用,但是十年之后到九十年代的时候又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张红军:到了95年的时候,争执的就比较激烈了,后来商标局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调研,这三家在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为了使消费者区分,大家各自使用了自己的地名,都是维护自己的品牌,像伊川杜康加了伊川,汝阳杜康就打着汝阳杜康,咱们的区分是白水杜康,因为白水的来历就是“泉”,把泉字分开了,白水县有大量的泉水,过去那个泉水留到河里面,那个水很清,站到高处往下一看河发白,因为很清所以叫白水县,咱们就以白水杜康为区分。国家商标局看到大家在消费者当中都有明显的区分了,为了解决争端,每家都注册一个。
主持人:你注册你的白水杜康,我注册我的汝阳杜康。
张红军:这些带地名大家都有了区分,再过了几年以后,随着机制的改革,由于我们国家政策鼓励民营经济或者其他经济进入国有企业改制,河南两家杜康酒厂相继进行改制,改制以后对商标之争更为激烈,当时伊川起诉了两家,一家是汝阳杜康,一家是白水杜康,它认为我想把你们两家干掉,自己用一个商标。起诉的汝阳比较早,起诉白水比较晚,当时战略就是一个个击破。
他们首先起诉到国家商标局国家商标评委委员会,走行政诉讼裁定的形式,后来经过几年的裁定,商标仲裁委员会认为他提供的法律依据不充足,维持商标原有不动,各自还用各自的,认为大家没有什么违反的事情。后来因为他不服商标委员会的第一个裁定,他就把国家商标局、国家商标仲裁委员会起诉到北京一中院,汝阳作为第二被告,国家商标局、商标仲裁委员会作为第一被告,北京一中院审判以后还是维持,他又起诉到北京高院,北京高院还是维持,后来又起诉到最后人民法院,等于是申诉了,并且申诉成功。紧接着白水杜康也是按照这个渠道一路走到北京一中院,一中院维持后,也是采取上诉的形式上诉到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北京高级人民法院一看这三家之争,全国新闻媒体关注性特别大,也没有盲目的裁定,比较慎重,就给白水和伊川发了一个中止审判的裁定书。
主持人:就是先暂停后面再说。
张红军:暂停的原因是等待最高人民法院伊川起诉汝阳的那个,我要参照那个,在这个过程当中又耽误了一年,加上过去就耽误了20多年了,所以历史非常漫长的。在这期间厂里面的人也非常担忧,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稳定情绪,加大生产,相信政府。同时我们积极的跟对方进行应诉,同时请了知名律师,河南正好也在改制,他们改制后两家成为一家,原有的股东和法人代表也发生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