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品牌家电售后电话被盗用,消费者遭遇“李鬼”维修漫天要价后,如今,一些食品专卖点也不同程度地频繁遭到“李鬼”攻击,致使消费者上当受骗。消费者以为自己买到了放心的品牌食品,而实际上其食品质量往往很难保证。
食品专卖有“李鬼”
日前,家住河西区的张先生反映,几天前他到一个封闭农贸市场买肉,居然发现了两个装修风格迥然不同的“某某肉制品专营”,而且其中一个“专营点”的销售人员着装及用具不甚规范,这引起了张先生的怀疑。他告诉记者:“我后来辗转联系到厂家,他们说一般不会在同一个市场中设两个专营点,后来经证实其中一个果然是假冒的。”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个别超市。消费者王小姐经常到小区附近的一家中型超市购买某品牌香肠,后来发现超市卖的香肠和从品牌专卖店购买的香肠味道略有不同,而且价格也有差别。记者按照消费者提供的线索,与该品牌厂家取得了联系。据厂家回复并未在该超市设立专销点。厂家专业人员到这家超市调查后发现,超市销售的该品牌香肠包装标签粗糙,并非该厂产品。
“时隐时现”监管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食品专卖的“李鬼”们会被相关部门查处,但是不法经营者往往会与执法部门大玩迂回战术,他们的“时隐时现”、“死灰复燃”在一定程度上给监管带来困难。据了解,一旦他们发现执法人员来检查,就会立刻关门停业,或者将假冒的品牌食品全部“暂时”撤柜,等执法人员一走,他们再继续销售。令执法人员甚为头疼。一位多年从事市场检查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道出了心里话:“相对于各类市场内的众多经营者(商户)来说,执法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位经营者身边都派一名执法人员监督。但是,定期检查与不定时的抽查,往往也会‘百密一疏’。”
铲除“李鬼”需合力
那么,对这些“李鬼”们真的就没办法治理了吗?一位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然有办法治理,除了有关执法部门的努力外也需要一股社会合力。一位社会人士对此深表赞同,他说,市场主办方应担当起一定的责任,平时注意加强对经营户的管理,不要仅仅停留在“防火防盗”的“管理”上。对于商户销售商品的质量也应加以重视,及时查看商品进货的相关票证等,只有商户的信誉有所保证,才能令市场的信誉有保障。这也是市场主办方从有利于市场长远发展的角度应该考虑的。此外,品牌产品的厂家也应适当通过一些有效方式加强市场反馈,以便于掌握自身市场情况。市场经济背景下,厂家应该重视与消费者的及时沟通,对消费者负责其实就是对自己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