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欧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娃哈哈未来的零售物业,肯定是全部自建物业。”钟欧琳的话,似乎也证实了陈立平教授对娃哈哈谋求零售业的推测。
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零售业的意图,在于改变制造业受制于外商零售业影响的尴尬局面。”他表示,外资零售巨头早些年的过度膨胀和优势滥用,损害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带来的负面作用至今都未消减,打破外商控制垄断的局面迫在眉睫。
对于宗庆后的担忧,宋向清深有体会。外资零售业巨头进驻国内各级城市后,运用其庞大的全球采购网络、管理经验和资金实力,使大量民族品牌纷纷“缴械投降”,外资零售在部分城市甚至处于垄断状态,民族经济长期受制于外资控制。他认为,娃哈哈此举其实是在为民族工业探索一条自主发展的新路。
陈立平分析,娃哈哈若是为打破外资垄断而进入零售业,只能说明国内的零售环境太差,营销环境恶劣,导致生产企业终端的管理费用过多,快消品生产企业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无奈中只得转投,亲自做零售。
生产企业涉足零售行业,娃哈哈并非先例。2000年,河南本土企业双汇集团重新定位,确定工业与商业并行的新战略,并筹划在全国建立1000家连锁冷鲜肉店。2001年,双汇创建84家加盟连锁店,以2.16亿元销售额进入中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88位。但双汇定下的千家连锁冷鲜肉店计划,最终却没了下文。
与之相对应,娃哈哈三五年内的百家店计划在业界看来,目标有些“理想化”。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作为制造企业的娃哈哈,想利用零售渠道为自己开拓终端市场的思路很好,但其毕竟对零售业生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目标并不实际。而且,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业态组合、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等,摸索了很长时间的企业都难以做好,更何况一个“新兵”。
模式新探索
“未来娃哈哈的零售业务肯定要成立单独的子公司去进行营运。但现在也面临不少的难题,例如,人才的问题,这肯定是我们将来拓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缺少行业经验,这都是我们竞争中的不利因素。”钟欧琳透露说。
陈立平表示,娃哈哈其实可以多向国外的零售制造业转型学习,成功借鉴一些他们的经验。他用宜家举例说明,其既是零售业,又是制造业,在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出色,虽然国外普遍,但这种业态在国内却鲜见。饮料生产方面,曾有可口可乐开超市、燕京啤酒开超市的举动,但跟真正意义上的零售制造业相比,还差别甚远。
对于进军零售业的未知命运,洪涛对娃哈哈提出了三条发展之路:一是自建销售渠道和网络;二是与零售商等建立产业链条关系;三是探索全产业链。但对于预知的困难,他建议要思考清楚,谨慎前行,洪涛举例,中粮集团目前就在探索全产业链模式,但成败皆有。而格力作为制造企业,在自建销售渠道后,和零售商保持着良好关系,值得娃哈哈借鉴。
作为一个老牌制造企业,娃哈哈具有独特的品牌优势,借助商务部和财政部正在推行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娃哈哈可以趁此机会,同零售商、批发商、物流商共建配送中心,打造一条合作密切的供应链,并借助自身优势,成为主导供应链的链主,达成开放、协同、共享的跨区域合作。
“冒进是魔鬼!”宋向清建议娃哈哈不可头脑发热,前期的试点时间不能太短,在试点体验过程中,学会把握和总结零售行业的商业规律,再着手大举扩张。零售业中只有资金和热情远远不够,还要在采购、配送、人才等方面找出自己的差距并补齐,知己知彼,至关重要。采购网络的构建、招商和结算环节要抓好,一旦疏忽,就可能成为自己的命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