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纠正:不添加防腐剂≠不含防腐剂
目前,部分食品企业宣传其产品“不添加防腐剂”。对此,业内专家指出,这涉嫌误导消费者。
近日记者在市面看到,有部分的饮料品牌以“不添加防腐剂”与其它的果汁饮料划清界限。一款名为“果言果语100%果汁”的饮料,除了在包装正面标示“不加白砂糖”的字样外,还在侧面的工艺说明中标示“不加防腐剂、不加色素,最大限度保留了产品的天然营养成分和纯净果味”;纯果乐100%橙汁同样在包装正面说明自己不加糖、不加色素、不加防腐剂;有此种做法的还有汇源100%橙汁,它在包装上的卖点是:不添加防腐剂、果汁更营养、更安全;椰树牌椰汁同样在包装正面用大字声称自己没有添加防腐剂。
杨冠丰认为,不添加防腐剂并不等于这些饮料就不含防腐剂,这是对消费者的误导。“中国现行使用的有30多种防腐剂,二氧化碳也是其中之一,二氧化碳存在于空气、水体中,即便认为不添加防腐剂,食品当中同样有二氧化碳的存在。”按照杨冠丰的说法,不添加防腐剂和不含防腐剂是两个概念。“企业是否有检验方法证明自己真的没有添加防腐剂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则是如果食品不添加防腐剂是为了安全,那么在国家限量的安全范围内添加防腐剂同样对食品安全无影响,两者在安全上并无区别。”杨冠丰认为这是企业在炒作概念。
杨冠丰表示,前几年他已经建议政府立法规范这种行为,建议不允许企业如此标注,不过此建议并未被采纳。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学院的另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食品添加剂国标中还有一个代入法则,例如生产苹果饮料的原料中有苹果果酱,苹果果酱中加入的添加剂,只要不超过苹果饮料的标准,可以不在包装上列出。也就是说,如果苹果果酱中含有防腐剂,生产成苹果饮料后,并没有超过苹果果汁的防腐剂含量标准,厂家是可以在包装上打上“不添加防腐剂”这样的字样的,“这句话实际的意思是厂家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并没有额外添加防腐剂。”该专家指出。
专家建议:四方联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添加剂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如此茫然,这是科普落后所引起的。”杨冠丰建议,应尽快向全民普及食品添加剂知识。他认为食品添加剂的科普之路还很长,不论是政府部门、企业、消费者,还是媒体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需要四方联动。
“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专家知识传播以及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 据雷淇云透露,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将联合媒体举办“食在广州”大讲坛,届时将以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为主题邀请食品行业的专家,从生态、健康、美味、创新等角度普及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问题,每月两次在广州的社区向广大市民免费开讲。
国内部分添加剂标准偏严
食品添加剂专家杨冠丰指出,目前我国添加剂标准仍有不科学之处,我国对部分食品添加剂标准偏“严”。他说,我国强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中对西式火腿容许亚硝酸盐残留量是70ppm(国外标准为100~200ppm,腌腊肉制品的亚硝酸盐的残留量30ppm)。此外,(国内标准)中,亚硝酸盐残留(以一氧化硫计)广东凉果(休闲食品)的限量为350ppm,比在我国容许西式主餐用原料脱水马铃薯的残留量400ppm还小,而香港、台湾以及国外标准都在1000~2000ppm之间。岭南特色的广式腌腊制品和凉果制品,由于岭南气候特点所致,为了保质防腐所用配料多添加剂,造成产品被判不合格而下架,给生产企业和农民带来很大损失。
而一位广州某大型饮料企业的负责人则坦诚:其实大部分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国外的标准及要求确实比国内的要高,监管更严格。他认为,一些不科学的强制性的卫生指标,造成了众多的不合格食品,这些标准应尽快修订,不要误伤企业。
部分农产品也使用食品添加剂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一些农产品也使用了很多添加剂。
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允许使用的有防腐剂、漂白剂、消泡剂、被膜剂、乳化剂、抗氧化剂、稳定剂。正因为这些添加剂,才使水果保存期延长。
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可以添加防腐剂、消泡剂、被膜剂、胶姆糖基础剂、抗氧化剂、乳化剂等。
豆腐类食品包括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以及豆干类食品,可添加稳定剂和凝固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腐竹类食品可以使用适量的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等作为漂白剂,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2g/kg。
大米可使用防腐剂、增稠剂、被膜剂等。小麦粉及其制品可使用膨松剂、水分保持剂、酸度调节剂、面粉处理剂、漂白剂、增稠剂等。其中的漂白剂就是过氧化苯甲酰,是近几年来备受争议的一种食品添加剂,有关专家学者建议禁止该添加剂的呼声越来越高,欧盟已经明确禁止使用,但美国尚未禁止。
生湿面制品(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卖皮)可添加防腐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增稠剂、稳定剂、水分保持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等。
粉丝、粉条允许使用漂白剂和防腐剂,这也就是为什么粉条都是雪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