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特色的美食
“如果说陕西人的性格保守,那是吃出来的,他们之所以不能四海为家,因为离不得陕西的饭菜。现在的西安城,似乎成了一张大的饭桌,各县的吃喝都往上摆,人嘴就吃馋了,也吃叼了。城南有家饭店,叫荞麦园,专卖荞麦和陕北土饭。文化界的朋友聚餐,一打电话,问:到哪儿?差不多都说:荞麦园呀!”贾平凹如是推荐。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陕北的米酒、荞麦园的饭。”金三边羊肉、黄土地南瓜、榆林桃花水豆腐、香喷喷的油糕、滚滚的米酒......荞麦园专营荞麦系列及陕北风味菜肴,饭菜突出的就是荞麦、绿色食品。据说长期食用荞面可达到三降: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更是糖尿病人的好食品。陕北民歌里有好多词句都在歌咏陕北人和荞麦的这种生死相依的关系: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妹妹虽好是人家的人;荞麦皮皮担墙墙飞,哥哥一心一意想着你;荞面馆馅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
在广袤无垠、陈迹四布的陕北高原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这种植物遇伏而作,逢秋而熟,从撒种到收割不足百天,就会产出皮薄粒大的果实。因为生长期短,容易收获,因而就成了饥荒年月庄稼人的最后凭依。它有一个朴素的名字,叫荞麦。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个陕北的后生因家贫外出谋生,多年后发了大财,穿金戴银,坐轿还乡,见一老农在地头锄草,下轿问道:“老汉,老汉,红杆绿叶啥东西?”老农抬头一看,问话的却是自己多年不见的儿子,十分生气,抡起锄头大骂:“你个龟孙子!连荞麦都认不得了,还回来干啥?”儿子吓得面如土色,赶紧跪地求饶。在这个故事里,荞麦作为粮食的象征被赋予一种道德的内涵:忘记了荞麦就等于忘记了土地,忘记了土地就等于忘记了做人的根本,而一个忘记根本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
我几次碰见一对年轻男女去那里,男的曾经对女的说:“请相信我,我对你的爱如胃一样专一”。胃是讲感情的,荞麦园培养了一大批忠诚的胃(贾平凹语)。除了注重陕北本土文化的展示和弘扬外,荞麦园十分注重这种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与融合,各种大型的书画展览、文学笔会、艺术沙龙、学术研讨经常性地在这里举行。在荞麦园里,汇聚了陕西很多文人墨客的手迹,如陈忠实、贾平凹、雷珍民等等。可以看出来,食店的老板也非等闲之辈哦!
5月17日晚,阿东用SONY卡片机,在西安荞麦园拍的一组图片。陕北风味的食店,感觉还挺有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