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餐具”再现餐桌
3.“毒餐具”再现餐桌
时间:2009年4月14日
入选理由:2009年4月12日,因使用国家禁用的工业用料——尿素甲醛树脂生产仿瓷餐具,一批企业被央视曝光。用这种工业材料制成的仿瓷餐具,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会变成名副其实的毒餐具。
事件回放:2009年4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自通知发出起到5月15号,要针对仿瓷餐具的加工和生产进行一次集中性的全国执法大检查。央视曝光的一些企业所使用的国家禁用工业用料——尿素甲醛树脂,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遇到水会溶解,释放出甲醛,而甲醛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所有仿瓷餐具生产企业必须获得工业生产许可证才可以生产销售。然而截至2009年3月,全国只有30多家企业获准生产,九成以上生产企业仍旧“无证经营”,仍在用禁用材料生产。甚至一些获得许可证的企业也在使用禁用原料继续生产。
点评:同“毒奶粉”事件一样,在此次“毒餐具”事件中,整个行业也爆出了潜规则。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用“密胺”、“三聚氰胺”等关键词进行搜索,类似“仿瓷餐具生产企业九成‘无证经营’”、“餐具违规使用有毒原料”等帖子让人看了触目惊心。实际上,仿瓷产品的主要成分本应是三聚氰胺。但用三聚氰胺制造一个仿瓷产品的成本是10块钱;而用另外一种树脂——尿素甲醛树脂,则成本只有4块钱,甚至更低。又是一个典型的利益驱动暗黑结局。然而,看着市场上仍旧踪迹可寻的毒餐具,仅有“检查”的“通知”,是远远不够的。餐具质量直接关系到人身健康和安全,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更不容忽视。
《食品安全法》“宝剑出鞘”
4.《食品安全法》“宝剑出鞘”
时间:2009年6月1日
入选理由:2009年2月28日,“两会”召开前夕,历经反复打磨、吸纳民智、汇聚民意的《食品安全法》破茧而出,这是立法机关送给人民最实在的礼物。五年磨一剑,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事件回放:长期以来,我们的食品监管相关标准严重滞后。制定于1995年的《食品卫生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立法调研,终于出台了《食品安全法》。该法内容不乏诸多亮点,比如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取消食品“免检制度”等等这些新规定,让我们对食品安全的前景增加了信心。
点评: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绝不是两个字的简单变化,而是意味着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一个新阶段。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标志着已实行近14年的食品卫生法的终结,显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观念及监管模式的本质转变。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及健康安全。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不仅取消了食品行业的免检制度,而且将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