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记者 张阿芳 文/图)通过“蓄海水、湮盐田、茅草过滤制盐卤水、石槽晒”这几步,就能得到咸中带甜、具有消火功效的“老盐”——是不是听起来很神奇呢?
千年古盐田总面积750亩 有73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盐槽
24日上午,在探访位于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千年古盐田时,参加2012网媒海南行活动的编辑记者们都啧啧称奇。这里的千年古盐田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总面积750亩,有73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盐槽,年产量500吨。
相传,1200多年前的唐末年间,一群福建莆田的盐工不知什么原因,千辛万苦迁居到当时海南岛西部的古儋耳郡,在洋浦半岛的海边开山辟石,建造家园和盐田。他们的盐田十分独特,将海边大片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去一半,在石头顶部除四周留出凸边外,把中间打磨平滑,做成石槽。平时在这些石槽中注入经海泥过滤后的海水(涨潮时海水就会自动漫入这些盐槽),靠阳光晒出高品质的食用盐。由于这种方式开创了高产量的“日晒制盐”的先河,清朝乾隆皇帝曾御书“正德”赐给这些盐田人,后来人们也称这里为“千年古盐田”。
如今750多亩的古盐田偎依在盐田村的海边,10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石盐槽分布其中。据说以前曾经有近千户人家居住在盐田村晒制海盐,而现在只有寥寥30多户人家面对着荒没,仍然沿袭古时的劳作,坚守世袭的祖业。
据了解,目前掌握这一技术的主要是村里的老人。目前,有关部门正着手对古盐田实行保护性开发,先将古盐田保护好,今后或将打造古盐田公园,展示晒盐技艺,通过帮助村民增收引导更多人学习这项技艺,使得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得以继续传承。另悉,有关部门将为古盐田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张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