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12日专电(记者周蕊、舒静)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8月份同比增长6.2%,较7月份的6.5%有所降低,这也是今年4月份以来CPI涨幅首次回落。尽管“7月拐点说”得到证实,然而,食品价格上涨高居不下,鸡蛋和猪肉价格屡创新高,抑通胀、控物价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CPI拐点的出现,无疑对通胀压力下“不堪重负”的荷包是个利好消息,然而CPI仅仅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形势仍不算乐观。
事实上,和过去的几个月一样,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8月CPI居高不下的“元凶”。在8月份的物价涨幅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2个百分点。其中,今年以来一路走高的猪肉仍然位居涨价榜榜首,8月同比上涨45.5%,直接推高CPI约1.27个百分点;而蛋价也上涨了16.3%,助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4个百分点。
猪肉价格屡创新高后进入高位运行状态,鸡蛋却又接过了涨价的接力棒,中国老百姓两大“刚需”食品涨价潮“你方唱罢我登场”,本该因翘尾回落而大幅“降压”的通货膨胀再度陷入了“纠结”的状态之中。
6日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现在每公斤鸡蛋的价格为10.31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同样花100元钱,能少买40个鸡蛋。虽然每年8、9月份都是鸡蛋价格的回升期,加上中秋和国庆双节临近,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鸡蛋价格加速上涨,但随着饲料玉米涨价传导到下游的鸡蛋价格,“鸡蛋涨势直逼猪肉”还是令消费者感到忧心。
CPI屡屡被食品价格“绑架”,背后的因素不仅仅是原材料、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的上升,更重要的是市场双方对农产品生产信息缺失带来的价格波动。在“控”的同时,还应注重“调理”,标本兼治,把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理顺,建立完善的价格监测制度,健全市场价格信息发布机制,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多管齐下,建立抑制通胀的长效机制,使物价回到正常轨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