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国外品牌通过合资、控股及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参与到国内啤酒行业的竞争中,这悄然改变着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入世之后,啤酒行业几次大的资本运作,显示出国外啤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勃勃野心。
|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酒类市场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开放。众多外国酒类品牌相继涌入,与中国本土酒类品牌同台竞技。从表面上看,啤酒行业是受益最大的行业。一方面,加入WTO,进口农产品关税的降低扩大了啤酒原料的选择余地;通过引进先进装备,啤酒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方面,通过对外的贸易往来和交流,中国啤酒企业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贸易手段,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从深层次来分析,实际上,入世对中国啤酒市场影响巨大。中国的啤酒行业开放度较高,引入外资较早也较多,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外国资本进军中国的步伐加快,其通过注资、控股、并购等方式曲线抢占市场,攫取利润,在这种形势下,国内啤酒在市场竞争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高端市场竞争压力更大。
近年来,国外品牌通过合资、控股及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参与到国内啤酒行业的竞争中,这悄然改变着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表面上看,消费者喝的都是国内品牌的啤酒,殊不知大部分利润却流入了国外企业的囊中。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嘉士伯全球61%的啤酒产量、46%的利润都来自中国。
据苏赛特统计,自2001年入世以来,国内啤酒市场发生超过80次的收购行为,总金额超过400亿元。平均每年发生9起,每次金额约5亿元。苏赛特分析,外资在并购中尤为活跃,英博在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东南市场、嘉士伯在西部市场都拥有了很大的话语权。
入世之后,啤酒行业几次大的资本运作,显示出国外啤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勃勃野心。
2002年10月,青啤和百威啤酒的母公司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简称AB)签署战略联盟协议,AB公司在青啤的股权比例上升到28%,成为第二大股东;2003年1月,嘉士伯以8500万元收购华狮啤酒;2003年4月,英特布鲁以3500万美元收购浙江开开集团啤酒业务70%的股权;2003年6月,嘉士伯以2.2亿元的价格收购大理啤酒,2004年2月又与兰州黄河签订合作意向书;哈尔滨啤酒在2004年便被AB收购,2008年,AB又被英博集团全资收购,改名百威英博,如今,哈尔滨啤酒是百威英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2009年,北京朝日啤酒有限公司的中方股东撤资,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成为北京朝日啤酒第一大股东;2010年6月11日,嘉士伯集团将重庆啤酒12.25%的股权如愿以偿收入囊中,从而成为重庆啤酒第一大股东……
截至目前,中国前十大啤酒厂商中,没有外资股份的企业只有燕京和金星两家。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等啤酒企业或多或少都有外资背景,有的企业甚至由外资全资控股。
从某种角度来说,资本运作对中国啤酒市场的影响是隐性的。入世10年来,喜力、朝日等世界排名前几位的强势啤酒品牌,都在大力开拓中国啤酒市场,尤其是牢牢地霸占着中国啤酒的高端市场。虽然,青岛啤酒等企业也针对小众需求推出了超高端产品,但是目前中国啤酒高端市场还是以百威、喜力为主。
对此,金星啤酒集团董事长张铁山曾指出,近几年,国外啤酒企业还在中国实施本土化战略、投资建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充分发挥品牌、营销优势,产品在高档啤酒市场具有相当的覆盖率和占有率。例如,喜力、科罗娜、嘉士伯、百威、米勒、蓝带等品牌,因其在包装和形象上比较契合高档消费者,品牌影响力又比较强,在高档酒店、酒吧、夜场等消费场所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优势,对国内高端啤酒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
|
相关新闻 |
|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
|
|
|
热辣资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