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8时,厨师叶金松将最后两勺蔬菜皮蛋粥盛给家住在餐馆附近的魏奶奶,担心烫手,站在一旁的服务员小杜掏出手帕,垫在魏奶奶的不锈钢饭盒下,“今天来的人太多,实在不好意思啊。”小杜略显羞涩地说,明天早上盛粥时一定给魏奶奶优先。
饭店员工“喜欢勺起勺落的愉悦”
早上7时,西安市八佳路“糊涂记”面馆前排起了近百人的长队,队伍里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有的甚至由儿孙搀扶着。只见面馆门前小车上摆放着两个高约80厘米、直径约60厘米的不锈钢粥桶,下面的煤气灶还在不断加着温,挂在门前一块“免费粥点供应点”的招牌非常显眼,刚熬好的两大桶粥热气腾腾,里面加了皮蛋和青菜。
正在盛粥的面馆厨师叶金松说,“刚开始来盛粥的大多是社区的低保户和贫困户,后来左邻右舍一些晨练的老年人也参与进来,平均每天都有五六十人,为了卫生一般会要求他们自带碗筷的,如果是第一次来,我们也会先给他盛到食品袋里,再提供一根吸管,两桶粥大概能盛100多份。”
“听到有免费粥喝我们都挺高兴,这种做法让我们老年人非常感动。”71岁的何奶奶家住黄雁村省人民医院附近,一个月前在环城公园晨练时听说这家面馆每天早上都免费供应早餐,便拿着饭盒,等晨练结束后排队领取。
叶金松今年23岁,湖北人,4年前来西安,在这家面馆先后干过厨师和前厅服务员,1年前和服务员小杜主动请缨,负责免费粥的制作和供应,并且不要任何报酬。他记不清自己一勺勺送出的免费粥到底有多少,但他却是实实在在地喜欢着这份特殊的工作,喜欢勺起勺落间涌上心头的那份自豪和愉悦。
饭店经理“免费粥就不会停”
对于推出“免费粥”的初衷,面馆执行经理赵兴国笑着坦言,他们面馆在这个小区开了五年时间了,有次和社区主任聊天时,听他们说社区里有很多孤寡老人没人照顾,就想为他们做点事,去年11月份便在店门口推出了这个免费粥发放点。赵经理说,“培养爱心和感恩是面馆开业初就形成的文化,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去敬老院,腊八节时,我们还会请社区里的一些老人来店里免费吃饭。”
“每天早上7点半开始供应,小米粥、玉米粥、八宝粥和蔬菜皮蛋粥四种样式轮着做,每人限两勺,供应完为止。看到有的人条件确实困难,还担心他吃了这顿没有下顿,会打包好食物让对方带走。”赵经理表示,无论谁来盛粥,面馆都欢迎,“我其实并不希望媒体关注此事,不希望被视为有所图的‘噱头’。但无论如何,这件事会坚持做下去,只要饭店开着,免费粥就不会停。”
社区人员“希望关心‘空巢老人’”
昨天下午,记者在“糊涂记”面馆所在的莲湖区西关正街街办八佳花园社区的办公室看到,该社区共有居民2397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就有近千人,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共358人,低保户和贫困家庭共75户。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老年人,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一名姓张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免费粥供应刚刚实行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是面馆进行的短期炒作,并不会长久,事实上,面馆生意一直很好,根本不需要炒作。
独家专访记者对话赵兴国经理
记者:为什么提供免费粥?赵兴国:我国古代就有向困难人群提供免费粥的传统,我想,对粥有无需求,是穷人与富人的分界线。作为一项爱心活动,供应粥的门槛很低,做起来难度不大,又能给困难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一碗粥在饭馆里也就是卖一元钱,一天省下一元钱不算什么,但对于有些困难的患者来说,一元钱也许是他们的救命钱。
记者:近1年多从不间断,考虑过成本吗?
赵兴国:昨天我出去采购,花了550元。根据每月的采购统计,两桶粥每月的成本大约在2000元左右,本来打算每天早上把粥熬好后,给那些孤寡老人送去的,但是确实人手不够,所以只能让他们来领了。
记者:作为直接参与者,你在这免费粥的供应过程中有何感受?
赵兴国:感觉非常好,帮别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第一次感觉到对粮食的心疼,这些米能煮好几碗粥呢!供应粥的过程中,我和总经理张一龙等人不仅自己净化了心灵,也结下了不少善缘。
在一些人眼里,我们也许是“另类”,有作秀或为面馆生意做宣传之嫌。不少人抱怨社会冷漠,但试想如果谁都不愿付出真情,那么谁又该是率先付出真情的那个人?我们希望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激发起更多人的爱心,让这个社会的温度提高哪怕0.1摄氏度,让人们感受到一份触摸得到的温馨。
三秦都市报记者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