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表示:“现在国家不准许添加三聚氰胺,乳业新国标的蛋白质含量就要降下去?根本没有道理。”
近10年来,中国乳业在“阜阳劣质奶粉”、“回炉奶”、“还原奶”等事件冲击下早已千疮百孔,在经历了三聚氰胺风波之后中国乳业,越发的脆弱了。
近日,在中国奶协召开的 “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指出,在我国现行乳业行业标准中,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200万个/毫升,而国外一般为50万个/毫升。他认为,这个标准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标准,甚至认为,这样的标准是全球乳业的耻辱。
“据我所知,中国很多乳企能够达到蛋白质含量2.95这个标准甚至达到3.0。但是以前国家乳业蛋白质含量的标准为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克,这个标准已经脱轨国际标准,但在去年新颁布的乳业新国标中蛋白质含量不升反降,为大于等于2.80克,这是什么道理?”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
王丁棉的言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但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认为,我国的牛奶是安全的,检测标准基于我国国情,不能脱离实际。
标准不升反降为哪般
自2004年乳业公布“禁鲜令”之后,因为乳业标准所引起的争议并未停止过。每一次乳业标准的酝酿和出台,都会掀起一轮风波。
早在2007年初,《液体乳(液体奶)》以及《酸牛乳(酸牛奶)》新标准征求意见稿一发布,就在乳企中引发“乳业新标越改越倒退”的质疑。原因是上述两新标准将替代原有的《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两个国家标准,然而却取消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两项重要的卫生指标。对此当时不少业内专家都感到不可思议,“连咸菜都严格限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量,为什么牛奶这种日常摄入量那么大的食品却毫无限制?”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现行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为大于等于2.80克,而在该标准颁布前国家的标准要求是不低于2.95克。生鲜乳菌落总数以前允许每毫升50万个,现在是每毫升200万个。
四次参与乳品“国标”制定的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说:“从25年前的每毫升50万个的菌落总数标准,到现在定为200万个,确实令人匪夷所思。200万个是什么概念?形象地说,就是在牛场挤奶的牛舍里,苍蝇乱飞。”
根据欧美标准,欧美规定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每毫升10万个,生鲜奶源的蛋白质含量3%以上。
王丁棉认为,去年新乳业国标的确定是因为伊利、蒙牛“绑架”了国家标准,所以使得乳业标准不升反降,使之倒退了几十年。
对于王丁棉的质疑,参与修改牛奶标准的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称之为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他解释称,目前中国乳品行业处于初级阶段,国情决定中国乳品无法达到较高水平,因此降低相关标准有利于行业发展;否则按照较高标准,生乳的合格率大幅度下降,七成的中国奶农将只好无奈杀掉自己的奶牛,奶源供应将更紧张,优质奶源将更少。
王丁棉对记者表示,蛋白质含量关乎营养,菌落总数则攸关质量,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数量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即便是小养殖场或是散户,只要舍得给牛喂精饲料和优质牧草,不用三、五天,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就会提高。因此他认为,蛋白质及一些指数的达标不是奶农做不到,而是乳品加工企业的设施跟不上。
据媒体报道,合肥市一家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坦言,宣称降低质量标准是为保护小型奶农利益,这是一个借口,牛奶挤下时微生物含量很少,只是后面收集、保管、运输过程中才呈几何数增长。“有关部门和一些大型加工企业不想解决问题,而是以此为借口,迁就降低奶业质量标准。这是不负责任的。”
“企业不愿做、养殖户做不了、政府推动又不够,这是一个尴尬局面。”魏荣禄说,最终只能迁就降低质量标准。实事求是地说,降低标准成为“最省事”的做法。既可以名正言顺说保护奶农利益,又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有关部门也容易管理。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针对此次争议颇大的乳品新国标一事,记者多次联系,但是蒙牛公关部门称要经过内部商议才能给予回复,伊利则一直未能接通电话。
6月26日,《证券日报》走访了北京多家超市发现,蒙牛、伊利、三元等牛奶蛋白质含量均标注为3.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