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进入夏季,很多传染病都容易多发,而且近期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比如“瘦肉精” “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塑化剂”等等。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今天(23日),中国科协组织了第五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主题就是“食品添加剂与公众健康”。
今天的活动中,塑化剂的话题备受关注。而著名环境化学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一上来就抛出了一个更让人不安的观点。
董金狮:塑化剂根本不允许加在食品中,但是为什么30年不被发现,这是值得深思的。是不是也有40年不被发现的添加剂还在使用?
董金狮是食品包装方面的专家,他介绍,塑化剂分很多种,我国早已有一份食品安全包装目录,标明了哪些可以使用,哪些不可以。2008年之前,包装添加剂目录一共有65种,现在已经增加到959种。但是董金狮透露,实际上,这份标准目录形同虚设。
董金狮:中国的小企业太多了,食品企业可能几十万家,都不具备看懂这个标准的能力。更何况他们还买不着这个标准,我去哪讲课我说我们政府机关没有、检验机关没有、很多企业也么有,既然这个标准大家都没有怎么能执行标准呢?所以我说对标准的宣贯可能比执法更重要。
对于普通老百姓,如何分辨哪些食品或者包装中含有塑化剂,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呢?董金狮给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不能简单地看生产许可证和配料表来判断。
董金狮:不能简单看报告,如果光看报告、证,很容易送检的时候是合格产品,卖的时候可能是有问题的。甚至盗用别人的产品送检,说是我生产的。检测单位的报告有句话:只对来样负责,不对整个产品负责。关于塑化剂我提几个建议,一是避免使用塑料制品,相对玻璃、金属来讲安全性确实要低一些。购买保鲜膜时要注意PE,还有就是尽量少用塑料容器放食品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微波炉加热时温度相当高,油脂性食品更会加速塑料的溶出。唯一能够在微波炉加热的是代号为五的,就是聚丙烯。
董金狮透露,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已经把十几家企业的产品还有从超市、农贸市场购买的食品及其包装,送到了国家有关机构进行检测,下周将会出结果,会及时向社会公示。
塑化剂风波蔓延——
“塑化剂”风暴从台湾延烧到大陆,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6月11号,“大陆产食品首次查出含塑化剂,国家药监局要求立即封存”。在对15类产品、6100个样品进行的抽样检测中,4家企业的8个样品被检出含有塑化剂类物质。 详细
6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再次更新台湾地区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问题企业增至302家,相关产品增至1002种。其中包括多种儿童食品。国家质检总局强调:问题企业的相关产品一律不得进口。 详细
6月1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指出,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中检出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也就是塑化剂,决定立即停止销售使用。 详细
如何规避塑化剂污染?
如何判定产品是否合格很难确定。是零检出,还是可以含有极微量物质?国家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卫生部专家表示,虽然塑化剂的毒性是三聚氰氨的10倍,但只有长期超量摄入才会损害健康,偶尔一次超量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专家建议:尽量少吃一次性或塑料包装的食品,家里储藏食物尽量用瓷器或传统的容器,这样可以避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