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妈妈小唐来到自己的菜地采摘蔬菜。 记者 罗嘉 摄
小唐的孩子晚上就能吃到新鲜的蔬菜。 记者 罗嘉 摄
小唐仔细的抛去菜根上的泥土。 记者 罗嘉 摄
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能放心的让孩子食用。 记者 罗嘉 摄
漂白蘑菇、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一波又一波的食品“炸弹”让人晕头转向。为了让7岁的儿子吃上无污染的放心菜,80后妈妈唐建华选择重拾锄头,在繁华都市里当起了种菜一族。
食品问题逼出“菜农”妈妈
今日一早,唐建华开车来到了重庆涪陵区龙桥街道麻磊村的菜地。一下车,小唐就直奔一块绿绿的菜地前,她弯下腰,顺手摘了一棵瓢儿白,“真新鲜,今天带回去尝尝。”
唐建华家在渝北花卉园黄金堡小区。今年3月初,第一次到农场的小唐就被一股鸡粪的臭气熏倒。小唐说,菜地里农民用鸡粪浇菜、人工除草,看着确实很原生态。“农场的鸡粪味打动了我。”就这样,几经考察,小唐在涪陵区龙桥街道麻磊村的一个农场,花了约4000元租下了一块地种菜,面积有60平方米。
每逢周末有空,唐小姐和丈夫就带着儿子高高兴兴地开车来这里。播种、浇水,拔草,这位80后妈妈把这次经历称为“下乡”,自己也当了一回都市“菜农”。
“每到地里我都很高兴。”小唐说,耕作能给她和家人带来水泥钢筋丛林中无法享受到的快乐。
虽然享受着种菜的快乐,但是小唐告诉记者,她最初想下乡包地种菜,实属无奈。这几年,食品安全的问题连续不断,毒豇豆、地沟油……一次次挑战着她的心理底线。为让儿子的餐桌安全,她决定自己种菜。
严格把关蔬菜的“质量安全”
菜地选好了,小唐在农场雇用的农民的指导下,按季节套种各种蔬菜。瓢儿白、油麦菜、茄子、黄瓜……小唐在菜地里种上了多种应季蔬菜。
小唐说,这些菜都是给自己吃的,当然要严格把关蔬菜的“质量安全”:肥料用发酵后的鸡粪;人工除草;让蔬菜自然生长……她说,平时不到农场,菜地就由农场农民打理,整个过程有照片记录后发到网上,自己可随时监控。
“莴笋摘下来洗洗就能吃,有股清香味,吃起来还略带甜味。”她说,农场每周两次会将摘下的蔬菜送上门。上周,农场送来了莴笋、白菜、菜心等5种蔬菜,基本够一家三口人,吃上两三天了。上月,她家几乎没有买过小菜,有时还送点给小区的保安。
“有些菜上还有泥土和水,看起来没有超市里的蔬菜干净、好看。”不过,小唐说,这些菜看起来丑,但是很新鲜,味道也特别好。能让儿子吃到安全的食品,自己感到很满意。
都市种菜渐流行
像唐小姐这样,不少都市人也有了下乡种菜的想法。家住东海岸小区的阳小玲今天也来到农场考察选菜地。据该农场负责人介绍,农场仅上月就增加了50多户“菜农”。
记者了解到,为让自己吃得放心,在待建工地开荒种菜,腾出自家阳台花钵种菜,在屋顶建菜园的都市人也比比皆是。这些人有家庭主妇、退休老人、白领等。
在黄泥塝一家公司上班罗小姐在单位露台上放了几个花盆,里面种上了葱、蒜外,还有青菜。“平时单位中午做饭,这些都不用去超市买了。”罗小姐说,关键是自己种的菜吃起放心。
北碚区水天花园小区的黄阿姨利用自家阳台种菜已有一年多了。黄阿姨的女儿称,吃自家种的菜放心,其中劳动的喜悦和满足感,也是在市场上买不到的。
对于市民热衷自己种菜,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阚建全认为,不管是下乡种菜还是在阳台种菜,都市里的种菜族们追求的是一种亲近田园的机会,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不过,他认为,更应重视的是规范菜农对化肥、农药的使用,以让更多市民吃上放心菜。(记者刘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