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一词越来越受到追捧,也由食疗这一风行所衍生出许多食疗大师。但是,是不是所有疾病都能食疗的呢?食疗就是最安全最无毒无害的吗?其实不然,如果陷入食疗误区,只会让身体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误区一:药食同源,所以食物都可以治病
食物、保健品和药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效力”不一样。
食物性质平和,其中含药性成分少,这样才可以作为食物日常食用。如果一种食品吃几天就让人感觉明显变化,这种东西能成年累月吃吗?敢随便多吃吗?事实上,越是“效用”明显的食物,越是要小心对待,不能过量,不能吃错了体质。而米、面、青菜、苹果等食品人人都能吃,正是因为它们性质平和,没有那么强的“生理调节”作用。所谓饮食养生改善体质,通常都是长期食用才会明显见效,而很少有三天两天就有明显效果的。
保健品往往是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和药性成分的浓缩产品,它改变人体功能的“效力”就会强一些,而且不能受到其他食物成分的制约。如果用对了,固然有利于健康,但一旦用错了,也可能“跑偏”而带来副作用。比如说,豆腐含大豆异黄酮,它男女老少皆宜,但大豆异黄酮胶囊就不一样了,孩子和男人绝对不能随便吃,即便中老年妇女也不是人人适合。
药品则效用更强,改变人体代谢的能力更强,而且它们的意义就在于短期见效。吃一周两周都不见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吃错药、吃错剂量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很多人经常问:我吃中药西药都治不好,你说说吃什么食品能治好?这种期待,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普通食物没有那么大的效用,除非长期调养。饮食养生是终生的功夫,可是浮躁的现代人恐怕已经等不了几个月时间,而不要说更久的时间了。
误区二:只要是食疗就安全无毒
很多人热衷于“食疗”的原因,就是因为觉得食物安全,心理上好接受。其实,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只要其中的药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这就是毒理学的基本原则:剂量决定毒性。
食物在正常量的时候是安全的,但吃得足够多,其中的药效成分达到一定水平,就变成了药物。比如说,每天喝2两绿豆煮的汤属于正常食物;但喝3斤绿豆煮的水,就变成了药物,因为是正常浓度的15倍。又比如说,烟酸和烟酰胺本来是一种B族维生素,正常每天吃十几个毫克,但如果作为控制血脂的治疗药物,就是论几克来吃的,数量是膳食正常量的几十倍。这时候它就有明显的副作用了。即便是水,喝得足够多都会导致死亡,更不要说生茄子中还有茄碱这种毒素。所以说,只要是食疗就安全无毒的说法,并不能够成立。
误区三:什么人都可以用同样的食疗方子
很多自封的专家都喜欢冒充中医,大谈传统养生和食疗。其实,真正的中医都是要辨别体质之后才下药的,而且药物配伍也要非常仔细地调匀寒热,而绝不可能像“大师”们那样给所有的人都开一类方子。仅就这一点,已经足以判断他们不是有资质的中医。从营养学角度来说,也是要辨别不同人的生理状况和营养状况,按照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来安排食谱的。
有些人应少吃红肉,有些人则适宜多吃红肉。有些人适宜多吃燕麦,有些人则不适宜多吃。如果一个营养师给什么人都推荐同样的食谱的,那只能说,他不是个合格的营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