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他是杨凌示范区事业屡屡碰壁的人;14年后,他已是坐拥百万家财的农民企业家;10年前,杨凌示范区陈小寨村还在为谁家盖起楼房而竖起大拇指,今天村民谈论的则是谁家还未盖楼。这一切变化都源于持续了17届、正在改变他们生活的农高会。
逛会碰上千万元商机
“要不是1996年在农高会上看到养殖獭兔,这十几年的日子能不能熬过来都很难说。”10月30日上午,杨凌示范区五泉镇毕公村49岁的马劳尔指着数千只种兔不无感慨地说。
他说,自己办过彩色印染厂、开过仿瓷彩砖作坊,但都以失败告终。1996年在第三届杨凌农高会看热闹时,在特色养殖展区,无意间发现了獭兔养殖新技术,用田间到处都是的秸秆、麦草就能将兔子养成几十斤重的肉兔,而且全国各地都急需的消息让他心动。
1997年年初,他借亲戚2万多元从江苏买回了40只种兔。这期间他经历过种兔成批死亡不知道原因、好不容易养大兔子卖不出去的困境。最终他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学院教授“对接”上了。
在西农大教授们指导下及马劳尔从农高会上获得的信息和技术的帮助下,一只母兔每月7只以上的产量,4个月就可长到4.5斤重量,养兔成为他致富“金钥匙”。
现在不只村里人跟他干,他还把基地建到了宁夏、甘肃等地,现在带动了800多家专业户,直接经济利润2500万元。
家家盖楼等待参展商
10月30日下午4时,第十七届农高会C馆门口,38岁的杨凌示范区李台乡陈小寨村五组村民李亮的自行车车筐前挂着一个牌匾:“第十三届农高会住宿接待”。
看到有人指出牌匾的错误,李亮略显不好意思,因为忙着接待历年的回头客,而且每年会期也只有5天,新做牌匾意义不大。
“每年农高会家里能接待45-50人,普通床位25元,现在接待的基本上都是外地参展商。”李亮指着家中今年新增盖的二层小楼说,自己家中原先盖的楼房已不够用了。现在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盖楼房,等着接待参展商。
李亮所在的陈小寨村紧挨着农高会展馆东侧的农村,因为离会场近、住宿价格便宜成为了很多外地参展商和参观者的首选。“10年前当时村子有人盖楼时,大家都会对这家人竖起大拇指称赞;现在要是谁家还未盖楼房的话,全村的人就要议论了。”李亮的丈夫陈小卫说,当年举办首届农高会时,家里住了40多个人,5天下来收入过万元。
农民正成为职业选择
殷浩,西北政法大学93届毕业生,西安长秦律师事务所职业律师、揉谷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让原来一亩收入不到1500元的土地,成为超过16万元的“金”土地。他的洋葱远销到韩国,他的黑番茄让人看着惊奇、吃着爽口,成为价格不菲的摇钱果……
说起放着让人羡慕的工作回家务农,殷浩说,国家推行土地流转政策自己很早就知道,于是几个人就商量着流转一些土地搞种植。2009年2月,注册500万元成立揉谷果蔬专业合作社。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引进了先进果蔬品种及管理理念。
据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梁宏贤介绍,1997年7月29日,国家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民摆脱了传统的耕作方式,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以企业为龙头,建立的“公司+专家+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一村一品”等示范带动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生存方法,促进了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职业化。
昨日,记者从杨凌示范区统计局获悉,2009年杨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5744元,比2008年增加了1008元,增长21.3%。其中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民2009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8133元,是未从事发展设施农业农民收入的3.1倍,比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744元高出12389元。2009年,杨凌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居全省首位。
杨凌在发展壮大
杨凌正成为“农业硅谷”
在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村民孟浩海老人2000年承包了580亩的荒山种枣,开始时一年收入也就是两三千元。2005年,杨凌专家教给他山地集雨微灌工程技术,红枣亩产达到了1320公斤,去年红枣就卖了100万元。
陕西苹果产量居全国第一。2005年,西北农林科大在白水县建了首个苹果试验站,建立千亩高标准中心示范果园,万亩示范园,示范基地3万亩,优果率达80%以上,亩均产值5000元以上。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光强说,1997年7月,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杨凌成立。截至目前,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主体的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在全国设立151个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每年仅科技推广产生的效益就达60亿元左右,年均5000余万农民受益。杨凌正日益成为“农业硅谷”。
杨凌已启动设市程序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指出,杨凌“农高会”与北京“科博会”、上海“工博会”、深圳“高交会”并列为我国四大高新技术窗口展会。但由于没有城市作依托,缺少金融、商贸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支撑,人气不旺,对外来投资者吸引力不大。
张光强表示,杨凌示范区在按照国家定位要求,打造现代农业示范高地方面,拥有技术、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同时也应看到,杨凌示范区在发展农业示范的过程中,却面临着管理机制和运作体制的重叠制约。
据了解,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启动杨凌设市工作,推动行政区划调整,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大力推动杨凌城市化进程,使杨凌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宏贤称,目前,杨凌示范区已成立了设市工作推进机构,启动了设市程序,初步形成了2010年设市工作年度计划和杨凌设市可行性分析报告草案,并与省上有关部门就设市工作进行了初步沟通。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全面启动设市工作。将邀请相关部门到杨凌进行设市实地调研,依据新设市的功能定位,完成新设市行政区域范围初步方案的编制、论证和修改工作。与此同时,完成新设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资料收集工作,力争在年底前完成设市文件资料整编工作并上报设市资料。
根据规划,到2020年,杨凌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杨凌将成为关天经济区内的次核心城市。不仅会理顺种种体制和机构设置上的障碍,有利于实现杨凌跨越发展的目标,也有利于优化关中城市群的空间布局,更好地发挥杨凌示范区的农业高新科技示范作用。
11月3日,国家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董华在杨凌示范区调研时表示,国务院批准颁发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以杨凌为依托,建设全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明确要求把杨凌建设成关中-天水经济区域的次核心城市,民政部门将全力支持,积极配合。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陈思存李治燕周金柱实习记者宫志芳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