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13日电(记者姜赟)中国酿酒工业协会9月9日透露,今年1—7月,我国酿酒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41亿元,工业销售产值达2780亿元,同比增长均保持24%左右,产销率达97.8%,保持了较高水平。 其中,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黄酒,与白酒、红酒、葡萄酒相比,市场份额占比很小。然而,正是这种差距,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黄酒的蓝海市场非常巨大。 湖南胜景山河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姚胜坚信,黄酒将成为中国酒业下一座“金山”。
市场形象:有文化、没形象、小市场
以前,一提到中国的黄酒一般会想到江浙绍兴酒,而如今,黄酒生产逐渐由江浙沪向外省扩散,并且在北方一些地区老的黄酒企业也恢复、扩大生产。像山东即墨吹响了重振北方黄酒的号角;福建的黄酒企业举起了发展闽派黄酒大旗;湖南的黄酒企业叫响了振兴湘派黄酒的口号;安徽也努力塑造徽派黄酒的形象…… 业内人士称,中国的黄酒业目前已经形成了“越派”(浙江绍兴等)、“海派”(上海)和“湘派”黄酒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从整体数据来看,1999年至2009年,中国黄酒行业的资产总额翻了2倍,也涌现了像古越龙山、石库门、古越楼台、塔牌、女儿红等品牌。 虽然黄酒行业已然有百家争鸣之势,然而,仍未能摆脱有文化、没形象、小市场的形象。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黄酒学会理事长、黄酒专家毛照显说,全国黄酒的“总体盘子”还不够大,只有700多家黄酒酿造企业,且绝大多数以作坊式生产为主,仅有少量的企业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赢道顾问快消品营销中心高级顾问穆峰表示,黄酒虽然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但在全国酒类行业总产量中仅占5%。 “生产规模在千吨级以下的占到整个行业的80%,万吨级以上的企业只有20多家。”古越龙山董事长傅建伟说。
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向高端升级
但是,黄酒的市场容量却是在不断增加。据测算,到2015年,中国的黄酒市场将达到360万千升,人均黄酒消费将达到2.66升,相当于目前的白酒人均消费水平。 近年来,受益于经济持续增长,酿酒行业也体现出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对酒的需求从“单纯嗜好”向“营养保健”转变,高度、烈性的不良饮酒观日益为人们所摒弃,黄酒的低度、营养、保健的优势逐渐得到显现。黄酒消费者由低收入人群向高收入人群转移,由老年群体向年轻群体扩张。 专家指出,未来的10年中,将迎来黄酒的第二次颠峰时刻。 目前,黄酒产业的规模效应开始体现,行业集中度开始提升,上市公司的产业整合与资产重组也为黄酒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市场集中度逐年提高。 除了已上市的古越龙山,湖南胜景山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几欲跻身首批创业板上市的黄酒企业,会稽山、塔牌的上市进程也在不同程度上推进。 随着黄酒行业大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企业日益注重产品的创新、品牌的打造,产品开始向高端升级。 黄酒龙头企业将触角深入到高档酒店,这也使得黄酒在产品形象提升的同时也扩大了消费群。另外,夜场等室内娱乐渠道的开发也带动了销量的增加。随着消费者对黄酒认知度的提高,品牌黄酒在夜场越来越受欢迎。
创新做强:先进工艺、品牌推广,一个不能少
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市场份额仅有5%,10年总资产才翻了2番的黄酒,能否成为中国酒业下一座“金山”呢? “只有走精品养生路线,搞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黄酒产业,大有可为。”胜景山河董事长姚胜说。短短几年,姚胜带领的胜景山河已经成为中西部内陆地区规模最大的黄酒企业。 创新,已经成为酿酒产业的共识。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琦说,“十二五”期间,我国酿酒产业将加速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民族品牌全面建设,构建产业制造基地集群。 王琦说,今后几年,我国将充分发挥酿酒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改变经验性管理和经验型工艺技术指导生产的现状,致力于推动酿酒工业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与成果利用。 在中国黄酒学会毛照显会长眼里,中国黄酒要发展,必须要创新,中国黄酒要走向世界,必须创新。 在共识之下,一批新型酿酒工艺开始涌现。比如,胜景山河自主研发的“四酶二曲一酵母”生物酶酿造黄酒的方法及“热凝冷滤”技术,首开国内生物酶酿造黄酒之先河,并拥有配套生物功能性多肽黄酒生产技术。 姚胜坦言,“正是依靠这一技术,才使胜景山河于黄酒界第一个推出‘可冰饮型黄酒’,促成反季节销售,取得巨大成功。”胜景山河的下一个目标是,未来五年,实现黄酒产能6万吨,产值10亿元。 此外,传统黄酒口味单一,包装简单,品牌缺乏吸引力,很难与其他酒类形成竞争优势;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层次消费群体的市场细分和研究不够充分。 姚胜呼吁,现代企业竞争最终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因此品牌建设与推广不可或缺,加大对黄酒销售、营销渠道的精耕细作,同时更应该耐心进行黄酒文化的传播和教育。
|